他这番话,说得是“情真意切”,“有理有据”。
表面上是在为国事担忧,实则句句都是在攻讦安国公,是在否定那场“两镇之约”的合理性。
这一下,就连皇帝宁宣宗,都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他看着钱益谦手中那份沉甸甸的、真金白银的财报。
又想起了密探从清溪城带回来的、那依旧是“荒山野岭、进展缓慢”的报告。
两相对比之下,饶是他对张大山再有信心,也不免产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
难道……安国公这次,真的错了?
他那套“格物风水”,听起来虽然精妙,但终究……太过理想化,不切实际?
在这场关乎国运的豪赌中,自己……是不是,压错了宝?
朝堂之上的风向,在这一刻,似乎发生了决定性的逆转。
而黑水镇的“成功”,也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那些当初认购了铁路股票的商贾们,在惊叹于黑水镇惊人产出的同时,也开始对安国公那“不计成本”的环保投入,产生了疑虑。
“安国公真是糊涂啊。有黑水镇这条明路不走,非要去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是啊,若是清溪城也像黑水镇这么干,咱们手里的股票,怕是早就翻番了。”
一时间,京城之内,非议四起。
安国公张大山,和他那座“进展缓慢”的清溪城,第一次真正地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承受着来自朝堂和民间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