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香保道:“将军虽然不爱叫侯爷,我们却得把侯爷的名号传扬出去,提振军民之心,也让敌人有所忌惮。”
当下沈香保派人赶制多面长条形的大旗帜,上书“大埔亭侯抚军将军湘粤督运使陈”
一行大字,插到各处城门上。
哪怕是不认字的人,看到那么多字那么长的头衔,都会觉得很有威势了。
大埔原是潮州北部的一个村,吉义打败乔嘉言占领岭南之后,将潮州北部的乡村另立一个新县,划归梅州,又将原属循州的兴宁、长乐二县也划归梅州,这样梅州地方就差不多跟潮州、循州一样大了,属县由三增为六,也跟潮州、循州差不多。
新县其实在很古的时候就曾经有过一个县,名叫义招县。
吉义刚开始想要沿用义招县之名。
当时二袖搅和起来:“一招鲜?”
“呀哈,不独一锅鲜,还有一招鲜!”
“并且这里有吉哥哥的名字呀!”
“不犯讳么?”
“要是吉哥哥将来一统天下,成为开国太祖,后世一定有官员要上奏,说:‘义招县名犯太祖之讳,宜改之!
’”
“对呀对呀,与其后世来改,不如未雨绸缪,取个不犯讳的名字。”
“省得麻烦不是?”
“否则后世要改县衙等处的牌匾,劳民伤财不是?”
——听那么一说,吉义决定不叫义招县了,就用自己义军曾经驻兵的大埔村名,命名新县为大埔县。
封侯之时,吉义因为义军曾经在梅州进行过诸多作战,意义非同寻常,而且梅州的县名也很适合作为封号,便把梅州六县除了倚郭县程乡县之外都拿来封,封御弟山士贤、郝通为兴宁侯、长乐侯,封宿将陈福、冉三郎、赵军材为大埔侯、镇平侯、平远侯,这是亲故才能得到的殊荣。
陈福论本领确实平平,论忠诚却是至高。
危难时刻,哪怕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有道是:“国难显忠臣。”
在田沧海作乱的关键时刻,陈福挺身担当衡州保卫战主将,决心死也要守住衡州,绝不再让敌军前进一步!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