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着我和张教授一起吃饭,说:“要是没有你们,我可能真考不上,以后我也算是你们学校的‘校友’了。”
而去年,我们学校遇到了一个 “大麻烦”:智能光电实验室的 “高精度光谱仪” 坏了,需要从国外进口配件,但海关审批卡住了,按规定,进口科研设备配件需要 “科技部的专项批文”,但申请批文至少要 20 天,而实验室正在赶一个省级项目的验收,耽误不起。我急得团团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孙伟。他听我说了情况,立刻说:“你别慌,我认识科技部火炬中心的人,我帮你问问能不能走‘紧急通道’。” 他当天就给火炬中心的朋友打了电话,还帮我整理了 “项目验收时间表”“配件急需原因说明”,第二天就把批文的 “加急申请” 报了上去。最后,配件只用了 7 天就清关了,实验室按时完成了验收。那天我给孙伟送了箱我们学校自己种的橘子,他笑着说:“你这橘子比超市买的甜,不过下次有事,别跟我客气,直接说。”
除了工作和学习,我们也有很多 “休闲时光”。每个月,我们都会约一次羽毛球,在学校的运动场,打两小时,出汗了就坐在场边喝水,聊些轻松的话题。孙伟的平台广,经常有地市科技局或企业的朋友来省城,他总会记得邀请我:“今天有随州科技局的刘局长来,他们市里有很多中小企业缺技术,你过来认识一下,说不定能帮你们实验室推广成果。”
跟着孙伟参加这些活动,我认识了很多 “有用的朋友”:随州科技局的刘局长,后来邀请我们处,去他们那里里做了 2 场 “科技成果推介会”,帮实验室的智能检测系统打开了市场;康泰医疗的陈总,和我们合作开发了 “便携式医疗影像设备”,现在产品已经卖到了东南亚;省财政厅的王处长,帮我们学校争取到了 “科研经费包干制” 的试点,让实验室的老师不用再为 “报销” 分心。这些朋友,都是孙伟给我 “搭的桥”,而我也会帮孙伟的朋友,比如刘局长的侄子想报考我们学校的研究生,我帮他联系了导师;陈总的企业想申报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我帮他整理了 “产学研合作证明材料”。
有人说,职场里的 “朋友” 都是 “功利性” 的,但我和孙伟的关系,却早已超越了 “功利”。 其实我知道,我和孙伟能处这么久,不是因为 “互相利用”,而是因为我们都懂:科技管理工作,本质上是 “做人的工作”, 政策要靠人落地,资源要靠人对接,而只有 “走心” 的关系,才能让政策落地不 “卡壳”,让资源对接不 “断线”。
结语:挚友,是科技管理里最珍贵的 “资源”
现在再走进省科技厅的茶歇室,看到孙伟,我总会想起 10多 年前第一次见他的样子,那个在**台上认真记笔记的年轻干部,如今已经成了省科技厅的 “业务骨干”;而我,也从一个 “不懂政策” 的高校科技处室主任,成长为能 “对接政策、整合资源” 的管理者。这 10 多年里,我们一起经历了政策的调整、项目的成败、职场的起伏,但唯一没变的,是我们之间的信任和互助。
有人问我,做科技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会说,是专业能力,是责任心,更是 “有几个能托底的挚友”。因为科技管理不是 “单打独斗”,你需要有人帮你解读政策的 “潜台词”,需要有人帮你对接跨部门的 “资源”,需要有人在你遇到困难时 “拉你一把”。而孙伟,就是这样的挚友。
他教会我,科技管理里的 “人脉”,不是通讯录里的名字,而是那些 “愿意和你共享信息、共担责任、共赢未来” 的人;他教会我,跨越年龄和职级的关系,靠的不是 “讨好”,而是 “平等的价值交换”;他更教会我,长期稳定的挚友关系,靠的不是 “利益捆绑”,而是 “走心的互相着想”。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