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校园小说 > 大学哪些事 > 第24章:科技管理中跨越边界的交友之道

第24章:科技管理中跨越边界的交友之道(2 / 6)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从黑科技到超级工程 女穿男:世家庶子成长之路 巫师的无限旅途 宫廷中的狂徒 盗墓大法师 斗罗:多子多福,从截胡阿银开始 型月:我推的主角又挂了 精英第一班 新玉箫英雄传 霍少他纠缠不休

” 后来新的评估标准出台,“产业化效益” 占比提到了 40%,我们学校的实验室也因为 “数据扎实”,当年就拿到了 200 万的专项经费。

    而孙伟给我的帮助,也从来不是 “特殊照顾”,而是 “精准指路”。2018 年,学校想申报 “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我初稿写了 30 页,满是 “搭建平台、组织活动” 的空泛表述。孙伟看了之后,直接划掉大半:“政策要的是‘成效’,不是‘动作’,你得写清楚,你们这三年帮多少家企业转化了技术?带动多少就业?比如去年帮郊区那家小型机械企业改了生产线,产值从 500 万涨到 1800 万,这个数据比‘组织 10 场对接会’管用 10 倍。” 我按他的建议修改后,材料一次通过,机构获批时,负责评审的专家说:“这份材料最懂政策的‘痛点’。”

    最让我觉得珍贵的,是我们之间 “不卑不亢” 的专业姿态,这和传统职场里的 “攀附式社交” 完全不同。有一次省级项目评审会,我们学校申报的 “智能检测系统” 项目,孙伟作为评审组长,提出 “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需要补充实验数据”。当时我身边的年轻老师都劝我 “别反驳,顺着说就行”,但我知道,要是为了过审隐瞒技术短板,后续项目落地只会出问题。我当场拿出实验室的测试报告,指着数据说:“孙处,我们在 - 20℃到 60℃的环境下做了 200 次抗干扰测试,通过率 98%,只是材料里没附完整报告,现在可以补。” 孙伟接过报告,翻了两页,抬头对其他评审说:“这个数据够扎实,补完报告就能过。” 散会后他拍了拍我的肩:“要是你刚才顺着我走,我反而会觉得你们不专业,在科技管理里,‘真东西’比‘面子’重要。”

    就像《格局越大人生越幸运》里写的:“真正的人脉建立在平等的价值交换之上,而非单方面的索取。” 在科技管理这个领域,“平等” 从来不是职位对等,而是专业对等 —— 我用高校的 “实战成果” 帮他完善政策,他用政策的 “精准解读” 帮我推动工作,这种互相需要里,没有谁高谁低,只有 “彼此成就”。

    二、资源网络的构建艺术:科技管理里的 “闭环共生”

    孙伟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 1.2 米宽的 “人脉地图”,是他自己用木板钉的,上面贴满了彩钉。每次去他办公室,我总爱站在地图前看,红钉是全省高校的重点实验室,比如我所在学校的智能光电实验室(他特意标了 “转化能力强”),还有江城科技大学的材料科学实验室、江城大学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蓝钉是科技型企业,比如做新能源的锐科光电、做医疗设备的康泰医疗;黄钉是政府相关部门,比如科技厅的成果转化处、财政厅的科研经费管理处、发改委的高新技术产业处。

    “每次有新政策,我都先在这张图上‘走一遍’,看怎么把红、蓝、黄串起来。” 有次孙伟指着地图上的一个交叉点说,“比如去年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我先找蓝钉里的小企业,问他们缺什么技术;再找红钉的实验室,看谁能提供;最后找黄钉的财政厅,申请‘技术服务补贴’,你看,这样一串,政策就落地了。”

    而我,更像是他这张 “地图” 里的 “红色枢纽”,帮他把高校的 “学术资源” 转化成 “可落地的资源”。有次孙伟说,某市科技局想找专家给当地的 10 家纺织企业做 “数字化转型” 评估,问我能不能帮忙联系。我没直接说 “可以”,而是先问清企业的需求:有的缺智能分拣技术,有的缺能耗监测系统。然后我整理了一份 “专家清单”,不仅写了姓名、单位,还标注了 “研究方向(智能纺织装备 / 工业互联网)”“过往服务案例(帮荆门某纺织厂降本 15%)”“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心机美人上位,你老公变成我的了 重生八零:拒婚后转嫁高冷军少 火狂记 夜升棺 一觉醒来三年后,七零长姐凶又甜 鬼灭:氪命变强你管这叫雷呼? 听说我是盗墓贼 庶女复仇记 大学哪些事 向往的美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