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是辽人来犯,先坚守城池,再派人去并州找杨延浦求援。
我会尽快赶回高阳关,不会让你们独自面对危险。”
“将军,要不我跟您一起去汴梁?”
慕容雪拉着他的手,眼里满是担忧,“我担心您在京城遇到危险。”
杨延昭拍了拍她的手,笑着说:“放心,我只是去参加封禅大典,又不是去打仗。
再说了,我是朝廷命官,陛下还能把我怎么样?你留在高阳关,帮着岳父照顾伤兵营,也帮着周信他们处理些事务,这里更需要你。”
慕容雪知道杨延昭说得对,只能点了点头:“那你一定要小心,凡事多留个心眼,别跟陛下硬碰硬。
要是遇到什么事,就赶紧派人回来报信。”
接下来的三天,杨延昭忙得脚不沾地。
他把高阳关的防务一一交代给周信和王,又去见了慕容远,拜托他多照顾慕容雪。
慕容远拉着他的手,反复叮嘱:“延昭,汴梁不比高阳关,人心复杂,你一定要谨慎行事。
要是陛下真要留你在京城,千万别硬抗,先答应下来,再想办法回来。”
“岳父放心,我知道分寸。”
杨延昭郑重地点头。
第三天早上,杨延昭收拾好行李,准备动身。
慕容雪把一个包裹递给他,里面是几件换洗衣物,还有她连夜缝制的护心镜,上面绣着一个小小的“雪”
字。
“这个护心镜你带着,里面加了软甲,能挡些刀剑。”
慕容雪的声音有些哽咽,“路上注意安全,记得按时吃饭,别太累了。”
“我知道了。”
杨延昭把包裹背在身上,又抱了抱慕容雪,“等我回来,咱们就去城外的草原骑马,你不是一直想去吗?”
慕容雪点了点头,眼泪还是忍不住掉了下来。
杨延昭擦去她的眼泪,转身翻身上马,朝着汴梁的方向疾驰而去。
他没有回头,因为他知道,一回头,就会舍不得离开。
杨延昭走后,慕容雪每天都站在城楼上,朝着汴梁的方向眺望。
周信和王知道她担心,经常过来陪她说话,让她放心。
慕容远也时常安慰她,说杨延昭吉人天相,不会有事的。
可慕容雪心里的不安,却越来越强烈。
她总觉得,这次杨延昭回京,不会那么顺利。
半个月后,杨延昭终于到了汴梁。
汴梁城比他想象中还要繁华,街道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路边的店铺里摆满了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可他却没心思欣赏这些,直接去了皇宫。
赵恒正在天书殿里祭拜“天书”
,听说杨延昭来了,立刻让人把他召进殿里。
天书殿装修得金碧辉煌,殿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玉璧,上面刻着“天授皇运,大宋永固”
八个字,正是之前赵恒“得到”
的那块。
“杨爱卿,你可算来了!”
赵恒穿着一身龙袍,脸上满是笑容,“朕就知道,你不会让朕失望。”
“臣杨延昭,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延昭跪下磕头。
“免礼免礼。”
赵恒让他起来,又指着身边的一个空位,“坐,快坐。
朕召你回来,一是想让你参加封禅大典,二是想听听你在高阳关的战况,也好让史官记下来,流传后世。”
杨延昭谢过陛下,在空位上坐下。
他知道赵恒爱听好话,就捡着好听的话说,把退辽的功劳都归到赵恒身上,说都是因为陛下圣明,才有了高阳关的胜利。
赵恒听得眉开眼笑,连连点头:“说得好!
说得好!
朕就知道,朕是天命所归,连上天都在帮着大宋。
对了,杨爱卿,你在高阳关也辛苦了这么多年,朕想把你留在汴梁,给你封个枢密副使的职位,你看怎么样?”
杨延昭心里一紧,果然被周信说中了!
他立刻起身,跪在地上:“陛下,臣多谢陛下厚爱。
可高阳关乃北方门户,臣在那里驻守多年,对那里的防务和辽军的情况都很熟悉。
要是臣留在汴梁,高阳关的防务恐有不妥。
还请陛下恩准,让臣回高阳关,继续为陛下守护北方门户!”
赵恒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语气也冷了下来:“杨爱卿,你这是不给朕面子?枢密副使可是三品大员,多少人求都求不来,你还不乐意?”
“臣不是不乐意,而是臣觉得,高阳关更需要臣。”
杨延昭坚定地说,“臣的父亲杨业,一生都在为大宋守护边境,臣也想继承父亲的遗志,为陛下守护好大宋的每一寸土地。”
“你……”
赵恒气得脸色青,刚想作,旁边的宰相王旦连忙站出来,笑着说:“陛下,杨将军忠勇可嘉,一心为国,实在难得。
不过封禅大典在即,正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