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二见骁骑
吃过午饭,王清晨拒绝了柴荣,柴华两兄弟的陪伴,独自一人前往了青牛学塾。
依然是那条小路,依然是那个山庄。
那个不那么清楚的黎明,还是柴胡亲自带他第一次走上这条小径。
这是他的第一条路,也是他自己选择的路。
如今再走,他却是百般滋味。
王清晨的到来,对于学塾中的那些学子来说就和过年相差无几。
若非严寿出手解救,他这个来客肯定要被热情的粉丝包围。
直到重新进了那个早就修缮一新的草庐以后,王清晨竟还在这见到了另一个他从未想过的人。
“你怎么在这?”
看张印的样子,显然是在学塾中当讲师。
自他去了嵩阳以后,两人便再没见过,以往他也是和自己一般的天才。
“说来惭愧,多年科考不得寸进,这能来严师手下效劳”
王清晨这才得知,其多年之前便中了秀才,只是一直苦于乡试,于此处再经雕磨。
除了张印之外,学塾中还另外新增了两位夫子。
也就是说,学塾除山长严寿之外,还有夫子五人,这种规模在襄阳也算排得上号了。
王清晨则是一一打过招呼。
这些科举路上的失败者,看到王清晨,眼神很是复杂,是不甘?是欣慰?还是艳羡?
没人能说得清。
王清晨年少成名,而他们蹉跎至今,这既令人唏嘘,又让人慨叹。
“你今日怎么来了?家中之事?”
对于自己的这个弟子,严寿自然万分关心,这才问道。
“偶有闲暇,这才来看看学塾如今模样如何?”
王清晨说道。
刚才他进来时便已开始打量,学塾中生员不少,虽然没有细数,但是肯定不止百人。
而甲班人数同样不少,以前王清晨入学时甲班单手可数,如今也有二十余人。
这些都是有可能考下功名的种子选手。
也就是说,坚持科举的学子比例正在提高。
“那你觉得学塾如今如何?”
严寿问道,其余几位夫子也看着,毕竟这个地方对于王清晨来说还是有特殊含义的。
“有严师和几位夫子努力,比起往日自然要完善许多,有劳了”
王清晨对着几人依次施礼。
这句是他替郑柏夫子所说。
学塾重新焕生命,郑柏夫子九泉之下必然能够安息吧!
几位夫子连忙还礼。
小小草庐里,时间过得很快,王清晨自然也免不了表一下胜利者的经验。
学堂的地方自然是不够的。
还是那个跤场,所有人听着王清晨侃侃而谈,更像是胜利者的宣言。
王清晨自然没有讲什么考试技巧或者知识要点,多数都是讲述外边的世界,讲述天下之大,景色之美,讲述国之浩瀚,邦之丰饶。
他要给这些孩子种下好奇的种子,或许有一天某一颗便生根芽。
当然必要的鸡汤肯定是必须的,温暖不上脑,滋味刚刚好。
“状元是多大的官?”
“状元能当很大的官”
“有县令大人大吗?”
“比县令大”
“我其实当县令就知足了”
……
面对稚童的提问,王清晨回答的游刃有余。
每天扫墓守孝之余,王清晨也有时间钻研学问,陪伴家人,偶尔还要受邀到镇上坐诊或者讲学。
由于王清晨的身份,青牛学塾一时间涌进了不少新学子,年龄大的小的各有不少,其中富裕人家居多,贫苦人家则少上许多,还有以前辍学重新入学的。
为的就是博一个不确定的前程。
至于济春堂则更不用说,以往便病患盈门,自王清晨坐诊以来,没病找病的不在少数。
“你这身体丝毫无碍,你怎么说哪都疼呢?”
看着眼前的壮实汉子,王清晨有些无奈。
这已经是他接待的不知道多少个装病的了。
“嘿嘿,咱这不是花钱买个安心吗?咱上个月刚得个小儿子,您能受累给取个名字吗?”
那朴实汉子最终才说出真实想法,一旁柴胡和一众师兄弟都是偷笑。
他坐诊这段时间,病人的需求稀奇古怪求名的,求字的,求诗的络绎不绝,甚至还有求子嗣,求姻缘的,求运势的。
他真的快成吉祥三宝了。
而这汉子的需求已经算是最基础的了。
“你这儿子可带来了?”
王清晨虽不至于有求必应,但是能满足的他也尽量满足。
“小儿出生并不足月,有些天虚(早产),是以并未带来”
正常来说为孩子取名是需要先生看到真人才行。
不过照此情形也情有可原。
“此子是何生辰?”
王清晨问道。
“景佑二十年六月十七,在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