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虫!等陛下凯旋,腾出手来,有你们好看。”她心中盘算着,或许可以从这些商帮入手,顺藤摸瓜,看看朝中是谁在给他们撑腰,与北边又有没有联系。
——皇家商会总部“汇通天下”——
厉欣怡的战场则在另一处。她选了一处临街、位置显赫的大宅作为皇家商会总部,匾额上“汇通天下”四个鎏金大字是她亲笔所题,霸气又不失雅致。楼内装饰一新,既有商贾云集的喧闹,又透着皇家特有的庄重与效率。
此刻,她正召集江南几大商帮在京城的代表议事。厅堂内檀香袅袅,茶香四溢,气氛却有些凝滞。
“厉尚宫,”一位身着苏锦、大腹便便的粮商代表起身,脸上堆着笑,眼底却藏着精明与不满,“您推行的‘商税新政’,十税其三,还要按流水计征……这,这实在是抽筋剥骨啊!江南水患频仍,生意本就难做……”
“张老板此言差矣。”厉欣怡端坐主位,一身湖蓝色宫装,气度雍容,声音不高却清晰入耳,
“十税其三,乃陛下体恤商贾不易,较之前朝苛捐杂税已是大减。且新政明令废除所有过往杂税、厘金,一税到底,再无盘剥。此乃正本清源,长远来看,是利商利民之举。”
另一位丝绸巨贾接口道:“话虽如此,但新政甫行,商路阻滞,资金周转艰难也是实情。尚宫可否……暂缓执行,容我等喘息?”
厉欣怡端起青瓷茶盏,轻轻撇去浮沫,动作优雅至极,说出的话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锋锐:
“喘息?北狄二十万大军压境,边疆将士枕戈待旦,他们可有喘息之机?朝廷兴修水利,赈济灾民,整饬武备,哪一项不要真金白银?诸位富甲一方,享尽太平,如今国难当头,难道不该与朝廷共担?”
她放下茶盏,目光扫过众人:
“至于商路阻滞……本宫倒想问问,是朝廷新政阻滞了商路,还是有人……故意囤积居奇,串联罢市,意图胁迫朝廷?”她话音落下,厅内温度骤降。
代表们面面相觑,额头见汗。这位厉尚宫不仅貌美如花,心思更是剔透如水晶,手段也绝非善类。
议事草草结束。厉欣怡回到内堂,贴身侍女捧上一个没有署名的信封,低声道:“小姐,方才有人从门缝塞进来的。”
厉欣怡拆开,里面只有一张素笺,上面用极其拙劣、显然是刻意伪装的笔迹写着几个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厉尚宫,莫要自误。”
字迹下,还画着一艘倾覆的小船,旁边滴着几滴墨点,形如血珠。
侍女吓得脸色发白:“小姐!这……这是威胁!”
厉欣怡盯着那几滴“血珠”,眼中寒芒一闪,非但没有惧色,反而勾起一丝冷笑:
“沉船?血?呵……”她将信笺凑近旁边的烛火,火苗瞬间舔舐而上,顷刻化为灰烬。
“跳梁小丑。”她拍了拍手上的灰烬,声音冷冽:
“看来,有些人已经坐不住了。也好,水浑了,才能摸到大鱼。去,让‘听雨楼’的人动起来,查查这封信的来路,还有,江南八大家最近和朝中哪位大人走得近,特别是……和兵部有关的。”
——京郊“慈济坊”——
御驾亲征的准备工作如火如荼,但临行前,我心中总有一丝挂碍。
登基月余,忙于朝政,新政效果如何,百姓是否真正受惠?我换上一身半新不旧的青布直裰,扮作游学的书生,只带了两个同样便装、身手极好的大内侍卫,悄然出宫,直往京城最穷苦的所在——京西慈济坊。
这里与巍峨皇城仅一墙之隔,却仿佛两个世界。低矮破败的窝棚挤在一起,街道狭窄泥泞,污水横流。
空气中弥漫着劣质煤烟、腐物和绝望的气息。正值寒冬,许多衣衫褴褛的百姓瑟缩在墙角,眼神麻木。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在泥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