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写了这么久的故事,本章我写点中医方面的内容,关于诊病用药在前文中一直在写,但总感觉写不通透,归根到底我觉得是中医的根本没有写清楚。
我所学的中医共包含三部分五个方面,三部分分别为自我修炼、风水和治疗手段,五个方面是自我修炼部分中的“导引(保持健康的肢体活动)”和“修真(保持健康的心理活动和生活习惯)”;风水部分中的“涉及疾病的风水”,如居住和工作环境风水等;治疗手段部分中的“用药”和“针灸”。
如今的我们一说到中医,会认为中医就是用中草药治疗疾病的一门学问,如果这样想那就错了,中医的根本是建立一种“天人合一”思维观,开方用药也仅是利用天地生成的万物的特性去纠正我们身体内部阴阳的偏差,所以“用药”在我所学的中医学中仅仅是一个占比很小的内容。
如果借用药物这个外力治愈我们身体的疾病,最多只能治愈百分之四十的疾病,而且能治愈的皆是“瞬时而得的阳证”,对于因各种行为和习惯常年积累的“阴证”,药物的力量就显得捉襟见肘,力不足心。
我在二十五岁时开始认为一个人吃大量的药是不对的,如今更是反对有事没事吃两颗药的行为。老祖先说过“是药三分毒”,不管是所谓的补药还是治病的药,但凡药物进入我们身体中,对于身体来说就是一场动荡革命,动荡次数多了,身体内部就不和谐了,这便背离了中医追求的身体内部阴阳完全和谐这一最高目标。
(什么是补药?什么又是对身体没有副作用的药?书上写的就是真的?口口相传的就是真的?某人说过的就是真的?真相是什么?真理又是什么?)
我们习惯了任何事情看结果,但如果在中医学上只看结果不去看过程,那就背离了真正的中医学,为了“玄之又玄”一点,我把结果叫“果”,把过程叫“因”。
以最简单的感冒病为例,人身体得了感冒病,这是个“果”,如果根据这个“果”去治疗,那只需开治疗感冒病的药即可,但吃了感冒病的药以后,我们从此终生都不会得感冒病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要想终生彻底摆脱感冒病,那我们不仅要将着眼点放在“果”上,更要放在“因”上。
得感冒病的“因”是什么呢?这个“因”有外因和内因之分,外因是受风寒暑湿之气的侵扰,内因是身体抵抗力差。将感冒病的“因果”结合起来,就是因身体抵抗力差和受到风寒暑湿之气的侵扰,导致身体得了感冒病。
知道了“因”和“果”,那整个的治疗感冒病的思路就清晰了,要想让我们的身体避免得感冒病,首先要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其次避免受到风寒暑湿之气的侵扰,最后是患病后及时治疗。
这里面的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就是我所学的中医学范畴中的“导引”和“自我修炼”,避免受到风寒暑湿之气的侵扰就是“涉及疾病的风水”,患病后的治疗就是“用药”和“针灸”。
小到一个感冒病,大到现在的癌症,要想彻底根治身体上的某种疾病,且从此彻底摆脱这种疾病,自我修炼、风水、治疗手段这三部分是缺一不可的,但可惜如今的我们只在乎“治疗手段”,却忽视了“自我修炼”和“风水”这俩“内因”和“外因”,所以我们会觉得疾病越来越多,治疗起来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根治。
我们学习中医,最要紧的不是学习中医的用药,用药如用兵,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过分的追求用药就是在舍本逐木,因为世间大部分疾病用药物是根本无法做到完全治愈,我们真正要学习的是中医“天人合一”的思维观,用天地自然去反推我们的身体,遵循天地规律、顺应天地规律。真正最高阶的用药方法不在书上,不在师父或老师的口中,就在天地之间,在天地万物的规律之中。
如何用天地自然去反推我们的身体呢?我们以六脏入手,六脏为心、肺、肝、脾、肾、命门,这“六脏论”跟现代的“五脏论”有点差异,“五脏论”中没有“命门”,其实严格说我所学的“六脏论”跟“五脏论”压根就不是一回事,“五脏论”是基于人体脏腑学说建立的,而“六脏论”是基于“人身与天地一致”这一认识建立的,“五脏论”是有形有实质的,而“六脏论”是一种象形理论。
将肾和命门分开,主要的依据是肾为水为阴,命门为火为阳,在一些传统中医流派中虽然没把肾和命门分开,但在治疗方式中有个肾阴和肾阳一说,其实肾阴就是肾水,肾阳就是命门火。(再次申明一下啊,这“六脏论”是没有任何现代医学根据的啊,就当是我们师门“杜撰”的,各位看个乐子就行了,如果有异议,那就请口下留情啊,毕竟我师父就是这么教我的,我也是按照这一理论治病的,如果你觉得是错误的,那就按你的正确方法来,医学流派很多很多,理论更是千千万,只要能治好病皆是正确的。)
“六脏”心、肺、肝、脾、肾、命门,对应的是天地的太阳、天空、树木花草、土地、水和地心,根据这种对应,就可以推出人身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