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与嬴政的交易
张泊口中的九鼎,不是別的,正是在夏朝初年,由夏王大禹下令打造的九鼎。
大禹將天下划分九州后,令九州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徵九州。
將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並將九鼎集中於夏朝都城。
在夏商周三朝,九鼎都是传国之宝,非天子不能使用。
其乃是王权的象徵。
待到战国时期,周朝式微,当时的霸主秦楚两国皆看中了九鼎。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因此留下了“问鼎中原”的典故。
力拔山兮的秦武王贏盪,也曾经想要凭藉一已之力,將其中的一鼎举起,但是最终却因为举鼎而英年早逝。
虽然发生了些许意外,但是当时的秦国,崛起的势头已势不可挡,九鼎最终没有任何悬念,落在了秦国的手里。
不过嘛,就没有然后了。
至秦始皇的时期,九鼎突然就消失不见了。
虽然九鼎不见了踪影,但是有关九鼎的传说,却依然在流传著。
武则天时期,就曾重铸九鼎,宋徽宗时期,也是如此。
但是,毫无疑问,这些九鼎和传说中大禹打造的九鼎相比,根本不能相提並论。
而他面前的“赵佗”,作为秦朝本地人,或许能够知晓些有关九鼎的线索。
在张泊向著贏政打探九鼎之事的同时,原本坐在矮凳上默默无言的李承乾,眼神募然一凝。
如果说,和氏璧已经能够引起他兴趣的话,那么传说中的九鼎,恐怕是到了连他父皇都要极为重视的地步了。
因而,他在店家询问完的第一时间,就將目光牢牢地锁定在了“赵佗”身上。
“九鼎吗这我自然是知晓的。”
顿时,张泊的脸上露出一抹喜色。
虽然他也知晓,凭藉眼前的“赵佗”搞不到九鼎,但是拍些照片回来也是好的。
李承乾的想法也是如出一辙。
如果能够获得九鼎的照片,那他大唐,便可以复製出一模一样的九鼎。
“那目前,九鼎是不是同和氏璧一样,在秦始皇的手里”
贏政摇了摇头,神色如常,语气平静地说道。
“融了。”
嗯
“融了被谁融了难不成是—.秦始皇。”
“是的。”
啊这不是哥们。
秦始皇將九鼎融了
那可是夏朝的文物啊。
虽然后世,已经发掘出了一些有关夏朝的文物什么的,但是——
那可是九鼎啊。
后世出土的那些夏朝文物,与九鼎相比,可以说不值一提。
“该死的秦始皇,可真败家啊。”
一旁的李承乾也流露出淡淡的失落。
未曾见到九鼎,这件夏商周时期的传国之宝,属实有些可惜。
那他原本盘算的復刻计划,自然也是无疾而终了。
贏政在听到张泊的骂声后,眉头紧皱地看了一眼张泊。
这店家竟然又口无遮拦地骂他。
他很不开心。
但是—
念在店家是后世之人,加之现在还不宜祖露身份,他也就不和店家计较了。
“店家可知,始皇陛下为何会將这九鼎融了”
张泊这时已从刚才的愤慨中恢復过来。
九鼎没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但是没了也没什么好说的,再想也是徒增烦恼,除了骂骂秦始皇之外,也干不了什么事。
所以,在听到“赵佗”询问后,张泊好奇地向“赵佗”询问道。
“不知是何原因”
“因为九鼎乃是前朝之物,而始皇陛下作为一统六国,前所未有的皇帝,自然需要一个不同於九鼎的事物来彰显功绩,所以,除了將九鼎融炼之外,始皇陛下还集天下之兵,铸成金人十二。
想来这金人,应该可以算作是国宝吧。”
“十二金人”
这玩意张泊倒是熟悉。
因为他可是学过汉代贾谊所写的《过秦论》。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鏑,铸以为金人十二。”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不过,张泊没想到的是,贏政为了造十二金人,不仅是收天下之兵,而且还將那九鼎融了。
虽然张泊对於秦始皇贏政,干下如此行为略有不满。
但是细究之下,他倒是有些猜到了贏政的想法。
以贏政的尿性,肯定是想要事事爭先,从金人的数量便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