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石板路上留下两道淡淡的车辙,很快又被晚风卷来的桂花盖住。
时念站在门口望着,直到马车影子彻底消失在巷尾的拐角,才转身往院里走。
浅醉、晚晴正蹲在地上收拾散落的戏词本和诗签;
伙计们搬着桌椅,虽额角渗着汗,却都笑着闲聊,满院的暖意没因宾客离去而消散半分。
“念姐!今日可算圆满了!”
阿福擦着额角的汗跑过来,手里还攥着那张记满宾客需求的小本子。
“连皇上都夸咱们戏排得好,往后怡红院的名声,保管能传遍整个京城!”
时念笑着点头,见他们个个眼底都带着红血丝,便对围过来的几人说:
“前几日忙着筹备,大家都累坏了。”
“明日之后也没什么急活,不如给大家放三日假,好好歇一歇。”
这话刚出口,浅醉立刻直起身摆了摆手,声音脆生生的:
“念姐,不用放三日!一日就够!”
晚晴也跟着点头,“是啊念姐!”
“院里刚复演没多久,城西的新地皮还等着规划,哪能歇那么久?”
“咱们多排两出新戏,早些把银子挣回来才是正经事。”
时念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
前些日子花月楼抄袭抢客,怡红院的营收本就受了影响;
买城西那片新地皮花了三千两,中秋宴的戏服、茶水、月饼又是一大笔成本,众人心里都记挂着店里的收支,哪舍得歇整三日。
正说着,张珂源走过来。
“念姐,我刚核了下账,咱们现在账上虽还有余银,可建新场子要打地基、印新戏本要请先生,处处都要花银子。”
“不如先把长假免了,等往后挣了大钱,咱们再补个长休,到时候还能去城郊的温泉庄子歇几日!”
看着众人眼里的认真,时念心里泛起一阵暖意。
这些人早已不是当初需要她护着的“青楼女子”或“底层伙计”。
他们早已成了能与她共担风雨的伙伴。
她无奈地笑了笑,妥协道:“行,听你们的。”
“那明日咱们就歇业一日,让大家睡个懒觉,后日再开门营业,这样总行了吧?”
众人这才松了口气,收拾的动作都快了几分,连吴婶都从灶房探出头来,笑着说:
“明日我给你们熬桂花粥,加花生和绿豆,让你们好好补补!”
次日清晨,时念难得睡到日晒三竿才醒。
院里静得只剩桂树叶子的簌簌声,伙计们正拿着扫帚清理昨夜散落的桂花和糖纸。
她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往灶房走,刚到门口就闻到一股浓郁的香气。
吴婶正站在灶台前,手里握着长柄木勺轻轻搅拌锅里的粥。
“阿念醒啦?快坐下,粥刚熬好,还热着呢!”
吴婶笑着舀了碗粥递过来,瓷碗边缘还带着温度。
“知道你爱加花生,我特意多放了些。”
时念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