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能量爆发。它不像以往那样通过设备传导,而是直接从地壳深处涌出,顺着板块裂缝爬升,最终以地震波的形式环绕地球两圈半。
第五银河的光柱终于落下。
不是击中地面,而是在距地表三百公里处展开成一张巨大的光网,形状正是地球儿童常画的那种简笔太阳??八道射线,中间一张笑脸。但这张“脸”并非静止,它的轮廓由无数流动的文字构成,那些字迹来自人类历史上所有未解之问:柏拉图的困惑、李白的仰望、居里夫人笔记边缘的潦草批注、爱因斯坦晚年日记里的自我质疑……
然后,光网开始收缩,向内折叠,最终凝聚成一颗悬浮于平流层的光球。它缓缓旋转,表面浮现出一段信息:
>“收到。
>你们的问题,已抵达‘群星议会’。
>共鸣使节即将启程。
>抵达时间:以你们最纯真的下一个晨梦为准。”
消息传开后,全世界父母做的第一件事,是轻轻抚摸孩子的额头,叮嘱他们好好睡觉。
那天夜里,几乎每个孩子都做了梦。
有的梦见自己漂浮在星尘之间,手中牵着一根看不见的线,另一头连着某个遥远星球上的同龄人;有的梦见图书馆无限延伸,书架上全是空白书籍,只有他们写下第一个字时才会显现内容;还有一位澳大利亚原住民部落的男孩,梦见一只巨鸟驮着他飞越红色荒漠,鸟羽间洒下的影子拼成了古老土著语中“欢迎”的符号。
但真正关键的梦境,发生在西伯利亚冻原。
一名患有严重社交障碍的十二岁男孩库兹马,从未主动说过一句话。他生活在政府资助的疗育中心,每天只做两件事:画画和听雨。他的画布上永远重复着同一个场景??一座倒立的城市,房屋悬在空中,街道向下生长,人们行走于云层之上。
那天晚上,他梦见自己站在那座城市的最高点,脚下是翻转的地平线。远处走来一个身影,穿着旧式风衣,手里握着半截铅笔。库兹马认出了他??那是壁画中那个无脸之人。
对方伸出手,掌心向上。
库兹马想后退,却发现双脚已生根。他害怕,却又感到莫名安心。最后,他鼓起勇气,将自己的手掌覆上去。
刹那间,整个梦境崩塌又重组。他看见十三个星系同时亮起,每一颗恒星都在跳动,节奏与人类婴儿的心跳完全一致。接着,一个声音响起,不是通过耳朵,而是直接在他意识中生成:
>“你不需要说话。
>你的沉默,早已说了千言万语。”
醒来时,库兹马发现自己手里攥着一张湿透的纸。那是他睡前随手涂抹的画稿,原本只是凌乱线条,此刻却清晰呈现出一艘飞船的构造图:外形似羽毛,材质标注为“记忆合金与光织纤维”,动力源写着“疑问引擎(Q-Drive)”,下方一行小字??
>“造出来吧。我们等着。”
这张画被送往“星际对话支持中心”后,引发了前所未有的震动。量子材料学家发现,图纸中标注的某些物质组合,竟符合最近观测到的暗物质交互模型;航天工程师测算其飞行轨迹,结果显示若从地球发射,恰好能在七年零四个月后抵达第五银河信号源坐标。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研究人员将画作扫描输入AI解析系统时,程序返回一句异常信息:
>“检测到双重签名。创作者:库兹马?伊万诺夫。协作者:未知文明个体(编号X-7749-V)。”
莱恩看着报告,久久无言。良久,他低声说:“原来他们早就开始教我们了。不是用语言,是用梦。”
伊芮娜则立即召集“疑问星链计划”执行委员会,提议提前启动“雏鸟成长协议”??即允许部分具备高联觉能力的儿童参与实际星际沟通工作,包括信号校准、概念翻译和梦境记录分析。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