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自身结构!
每一次受伤,对它们而言,可能都是一次‘进化’的契机!”
这个推断,完美地解释了为何“噬星者”
在承受攻击后反应如此“冷静”
。
因为它们根本不惧怕受伤,甚至可能将受伤视为一种收集数据、优化自身的机会!
科技与进化能力的双重较量,在太阳系外围这片冰冷的战场上,以一种不对等的方式激烈进行着。
人类方面:疲于奔命。
控制中心需要不断调整屏障各区域的能量分配和相位参数,以应对层出不穷、属性各异的攻击,能源消耗如同开了闸的洪水。
纳米对抗,陷入了苦战。
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分析纳米单元的行为模式,试图开出针对性的“杀毒程序”
或能量过滤网,但对方的变异度往往更快。
“帝喾号”
率领的舰队,依旧严阵以待,但面对这种分散、持续的“瘙痒”
式攻击,强大的舰队火力有种无处着力的憋闷感。
偶尔的精准反击,虽然能再次击伤某艘“噬星者”
舰船,但对方那恐怖的再生能力,使得这种战术胜利的意义大打折扣。
“噬星者”
方面:
持续进化,它们的攻击越来越具有针对性,开始避开屏障强度最高的区域,专门寻找能量波动相对薄弱或纳米单元寄生较成功的点进行集中测试。
它们似乎已经完全掌握了人类第一轮反击时展现出的武器威力、射程和反应时间,其舰船的规避动作变得更加精准有效,能量护盾的激时机和强度调控也越优化。
它们依旧没有动总攻的迹象,仿佛享受这种慢慢剖析、慢慢适应的过程。
这种冷静,比任何狂暴的进攻都更让人感到绝望。
“它们在适应我们的技术,而我们对它们的了解,依旧停留在表面。”
萧振海在“帝喾号”
的舰桥上,看着星图上那如同附骨之疽般的敌方光点,沉声说道。
他曾以为第一次接触战是人类力量的展示,现在才明白,那不过是向一个深不见底的深渊,投下了一颗探路的石子,而深渊回报的,是更加深邃的黑暗。
“铁穹”
指挥中心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张诚看着屏幕上那不断跳升的能源消耗曲线、那缓慢但坚定扩散的纳米单元污染区、以及那艘几乎快要完全恢复的“撕裂者”
巨舰,一股冰冷的寒意从心底升起。
人类凭借数十年科技大爆积攒的预设防御工事和引以为傲的新技术,暂时抵挡住了敌人的兵锋。
但对手所展现出的这种近乎“活物”
般的适应度、学习能力和进化潜力,让人不禁怀疑——我们真的是在与一个“文明”
作战吗?还是在与一种越了文明概念的、宇宙本身的某种“天灾”
对抗?
绝望的阴影,如同星际尘埃般,悄无声息地笼罩在每一个知情者的心头。
这场战争,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不对等的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