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精神,或许就是系统所说的“逆熵之火”
的真正核心?不仅仅是技术的有序度,更是意识层面的一种对抗虚无与混沌的“意向性”
?
他想起了王文渊演讲中的那句话:“人类文明本身,就是我们最耀眼的光芒。”
当时听起来是鼓舞人心的口号,此刻,在理解了系统揭示的底层逻辑后,这句话似乎蕴含着更深的哲理。
这“光”
,或许就是人类文明需要向那冰冷机制证明的、“价值”
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想起了苏星河和团队在“谛听”
中心彻夜不眠地破解信号;想起了萧振海在“帝喾号”
上冷静果断的指挥;想起了全球动员令下,无数普通人所展现出的勇气与担当;想起了那三道射向深空、寻求渺茫希望的求救信号……
这一切,不正是“生存韧性”
与“进化潜力”
的体现吗?
“噬星者”
的到来,不再是单纯的毁灭灾难,而是一场极其残酷的“期末考试”
。
人类需要在这场考试中,不仅活下去,更要展现出让“考官”
(收割者机制)认为值得“录取”
或“保留学籍”
的特质。
思路变得清晰了。
单纯的防御,不够。
需要展现出在防御中学习、适应、甚至反向解析“噬星者”
技术的能力。
单纯的抵抗,不够。
需要展现出在抵抗中,文明内部更强的凝聚力、更高效的协作、以及更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甚至……如果可能,尝试与“噬星者”
进行某种形式的、极不对等的“交流”
?哪怕只是理解其行为模式,也是一种“进化”
。
他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黑暗中,他的目光如同两颗经过淬火的星辰,锐利而坚定。
他站起身,走到控制台前,重新激活了研究室的主照明。
柔和的光芒驱散了黑暗。
他接通了与王文渊主席办公室的保密线路。
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仿佛勘破了迷雾后的沉稳力量,“我需要召开一次最高级别的战略会议。
关于‘噬星者’的应对策略,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他没有透露与系统对话的具体内容,那太过惊世骇俗,也未必能被完全理解。
但他将从这次对话中领悟到的核心精神——将这场对抗视为一场“资格考核”
,将战略重心从“如何不被消灭”
部分转向“如何证明价值”
——融入到即将提出的新战略框架中。
希望的星火,并未因知晓真相而熄灭,反而在这至暗的时刻,因为找到了明确的方向而微弱却无比顽强地闪烁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