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的意识和信息被用于滋养新的‘种子’或维持系统运行。
我们,可能是温室里的作物。”
“假设三:更宏大存在的组成部分。
‘收割者’本身可能并非终极,它们只是在执行某种更高层面的指令,收集‘意识’这种特殊的资源,用于构建某个我们无法想象的…‘东西’。”
每一个假设都让人不寒而栗,都远远出了传统“外星入侵”
的叙事框架。
这意味着,人类文明的存亡,可能取决于能否理解并满足某种未知的、宇宙尺度的“标准”
,而非简单的军事实力对抗。
晶族共享的数据库碎片,没有提供任何确切的答案,反而打开了更多、更深的疑问之门。
它像一道强光,照亮了人类此前未知的广阔黑暗,却也让这黑暗显得更加深邃和恐怖。
“辉光-共振-第七序列”
在信息交互结束时,传递了最后一段信息:“这些碎片,于我族逻辑核心内,构成无解悖论。
你族思维模式,具备‘非逻辑跃迁’特性,或能现我等无法察觉之关联。
共享至此,基于盟友义务与…生存概率最大化逻辑。”
它承认了晶族自身的困境,并将一部分解谜的希望,寄托在了人类独特的思维方式上。
会议结束后,张诚独自留在交互厅外,透过巨大的观察窗,凝视着远方静谧的星河。
那些关于“大过滤器”
、“源初之海”
、“意识归墟”
的碎片在他脑中盘旋。
“收割者的目的,或许并非简单的毁灭…”
他回味着这个想法。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人类现有的“迷雾与利剑”
战略,是否完全走错了方向?隐匿,能躲过宇宙规律的筛查吗?利剑,能对抗可能执行宇宙法则的“管理员”
吗?
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方向性的困惑同时涌上心头。
他们需要重新审视一切,从文明的哲学基础,到科技树的展方向,再到与晶族乃至潜在其他文明的互动模式。
前方的道路,仿佛被浓雾笼罩,而晶族共享的古老秘密,只是在这浓雾中投下了几道摇曳不定的光柱,照亮了脚下方寸之地,却更凸显出四周无边无际的未知与危险。
人类文明,在知晓了自己可能只是在一个巨大棋盘上挣扎的棋子后,是选择顺从棋局的规则,还是…尝试去掀翻棋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