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统一指挥;在‘灵网’被切断或核心指挥节点失效时,能自动切换到一个分布式的‘蜂群’或‘鱼群’模式,基于共享的战场态势和预设的战术原则,自我组织,继续战斗或撤退。
这不再是传统的编队作战,而是…一个漂浮在星空中的、具有集体意识的生命体在作战。”
与此同时,“灵网”
的总架构师苏星河也受到了启。
他开始着手设计“灵网”
的“神经末梢”
冗余计划,让网络在主干被破坏时,能够自动绕行,通过更复杂的、动态的路径保持最低限度的连接,就像“全球意识场”
在部分个体失效后依然能传递信息一样。
甚至有人提议,将这种模式引入社会治理的危机应对机制,在遭遇毁灭性打击、中央政府失灵时,地方社群能基于共享的信息和基本原则,自主维持秩序和延续文明火种。
在炎黄研究院的顶层花园,张诚与李蓝并肩而立,望着远处城市璀璨的灯火。
“从木卫二的冰下海洋里,我们找到的或许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生命形式,”
李蓝轻声道,“更是一种关于‘生存’本身的全新范式。
团结,不一定意味着将所有力量汇聚于一个拳头;也可以像这片草原,让每一根草都拥有感知和传递风的能力。”
张诚沉默片刻,缓缓道:“但这需要极大的信任,以及对‘失控’的容忍。
我们习惯了掌控,习惯了明确的指令链。
要将文明的部分命运,交给一个‘涌现’出来的、非完全可控的集体意识…这需要勇气。”
他想起“远望号”
传回的那些死寂星系。
那些文明,是否也曾面临类似的选择?它们是因为过于集权而被轻易“斩”
,还是因为未能有效整合力量而在危机中瓦解?或者,它们也尝试过不同的道路,却依然未能逃脱宿命?
木卫二的“水晶水母”
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一个关于如何在充满敌意的宇宙中提高生存韧性的启示。
但这条道路同样布满荆棘,涉及到技术、伦理、社会结构乃至文明哲学的根本性变革。
“启动‘蜂群心智’预备研究项目吧,”
张诚最终做出了决定,“先从星际舰队战术系统和‘灵网’冗余备份开始。
我们需要为最坏的情况,准备一颗不一样的种子。”
幽蓝的木卫二在远方的星空中静静旋转,其冰壳之下,那无声的集体智慧交响曲仍在继续。
它并不知道,自己的生存之道,正悄然影响着另一个仰望星空的文明,为其在黑暗森林中的艰难求存,提供了一缕微光,一个或许能改变命运的…异星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