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室深处,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并非真正的停滞,而是被某种越常规物理法则的力场束缚,每一粒尘埃的布朗运动都似乎变得迟缓。
这里是炎黄研究院地下七百米,“望舒”
维度研究所的核心禁区——【创世之井】。
巨大的环形空间中央,悬浮着两枚约莫拳头大小、呈现复杂多面体结构的晶体。
它们并非静止,而是在以一种人类视觉无法完全捕捉的频率高振动,周身流淌着内蕴的、仿佛汲取了星云色彩的光芒。
这便是“破壁”
项目最新的瑰宝,也是历经无数次失败后,偶然与必然交织下的产物——“维度共振晶体”
。
赵青,那位在“远望号”
上现死寂星系的科学官,若他此刻在这里,定会为这晶体内部的结构而惊叹——那并非已知的任何分子或原子排列,而是一种更接近空间本身拓扑性质的、动态的几何存在。
它们是在模拟黑洞蒸末期的极端引力环境下,由“伏羲”
系统耗费海量算力引导纳米机器人,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雕琢”
而成,其内部蕴含着对高维空间的微弱“亲和力”
。
张诚站在环形观察廊上,身着一尘不染的白色实验服,身形挺拔如松。
他没有像周围那些年轻研究员一样紧盯着数据屏幕,反而微微闭着眼,似乎在用某种越五感的直觉去捕捉实验室中央那难以言喻的“场”
的变化。
他的指尖在冰冷的金属栏杆上无意识地敲击着,节奏与他脑海中推演的某个数学模型同步。
“能量注入,百分之七十。
晶体稳定性参数维持在阈值内……波动率低于预期。”
席工程师艾琳娜·沃森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这位以冷静和精确着称的德裔专家,此刻额角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继续。”
张诚的声音平静,如同深潭。
能量刻度稳步攀升。
环形空间内,两枚晶体出的光芒愈深邃,它们之间的虚空开始出现肉眼可见的扭曲,像是一张平整的绸缎被无形的力量微微揉皱,折射出越光谱的色彩。
监测仪器出密集的提示音,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在各个全息屏幕上倾泻。
“维度挠率出现协调波动!”
一个年轻的研究员几乎喊了出来,“频率同步……它们在‘对话’!”
就在能量注入达到百分之九十的临界点时,异变陡生!
其中一枚晶体周围的空间扭曲骤然加剧,出刺耳的、仿佛空间本身被撕裂的尖啸!
监测其内部拓扑稳定性的指标瞬间飙红,晶体表面开始出现细微的、如同冰裂般的纹路!
“不好!
晶体t-o1过载!
拓扑结构濒临崩溃!”
艾琳娜的声音带着绝望,“强制断开能量链接!”
“等等。”
张诚猛地睁开眼,他的目光穿透了层层防护玻璃,死死锁定在那枚即将解体的晶体上。
“不是过载,是共振失衡。
‘伏羲’,立刻重新校准注入能量谱,偏向t-o2晶体,诱导t-o1进行被动跟随!
参数按我刚刚送的模型调整!”
命令在毫秒间被执行。
汹涌的能量流瞬间偏转,主要注入了状态相对稳定的t-o2晶体。
奇妙的事情生了,t-o2晶体的光芒变得更加稳定和内敛,而其散出的某种“场”
仿佛形成了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抚平”
了t-o1周围狂暴的空间褶皱。
t-o1表面的裂痕没有继续蔓延,那刺耳的尖啸也迅减弱,变成了低沉的、和谐的嗡鸣。
实验室里一片死寂,只剩下仪器运行的微弱声音和研究人员粗重的呼吸。
几秒钟后,代表着“维度纠缠信道建立成功”
的绿色指示灯,在连接着两枚晶体的主控台上,稳稳地亮起。
没有欢呼,没有掌声。
所有参与者都仿佛被抽干了力气,只剩下劫后余生的虚脱感和难以置信的狂喜。
他们知道,刚刚不仅仅避免了一次代价高昂的实验失败,更是在张诚那近乎神启的直觉下,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