懈可击。
“启用b-8备用反应堆组,分担b-7的负载。”
阿米尔果断下令。
矩阵的设计冗余挥了作用,一组处于待机状态的备用反应堆被激活,平滑地接过了部分能源输出任务,稳定了总输出功率。
危机暂时解除,但控制中心内无人感到轻松。
那o3的波动,如同一个冰冷的警告,刻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头。
数小时后,紧急事件报告连同详尽的数据分析,摆在了远在地球的张诚和王文渊主席面前。
炎黄集团顶层的会议室里,全息投影展示着木星矩阵的模拟图像,那个代表着b-7扇区的区域,被标记为刺眼的黄色。
“根本原因,”
能源部部长,一位头花白的老院士,指着报告结论,“是长期负荷运行,尤其是‘面壁’和‘破壁’项目的能耗,出了矩阵最优运行区间的17。
持续的高温高压环境,加了材料微观疲劳,降低了磁场约束的效率,最终诱了理论上小概率的氦沉淀现象。”
“o3的波动,看似微不足道,”
王文渊主席面色凝重,“但如果生在‘面壁计划’全力抵御外部探测,或者‘破壁项目’进行关键维度实验的时刻呢?如果同时有多个反应堆组出现类似问题呢?”
张诚沉默地看着数据,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他看到的不仅仅是技术故障,而是文明展瓶颈的具象化。
“盘古”
矩阵,曾经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奇迹,在文明指数级增长的能耗面前,已然显露出疲态。
“我们就像坐在一个越来越快的火箭上,”
张诚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燃料舱的警示灯,刚刚闪了一下。”
会议得出了明确的结论:现有的能源体系,已经接近其设计容量的极限。
这次波动是一次预演,一次温和的警告。
下一次,可能就不会这么幸运了。
“启动‘逐日’计划最高优先级论证。”
张诚最终拍板,“同时,对所有‘盘古’系列能源设施进行全面的压力测试和预防性维护。
在找到下一代终极能源之前,我们必须像珍惜血液一样,珍惜每一焦耳的能量。”
“逐日”
计划——一个曾经被视为过于激进、甚至有些科幻的构想:建造包裹太阳的戴森云,直接汲取恒星的伟力。
命令被迅下达。
整个联邦的能源政策开始悄然转向,节能措施被重新强调,一些非必要的耗能项目被暂缓。
而在各大研究院所,关于恒星能源捕获、反物质规模化生产、甚至更前沿的真空零点能探索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准备,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祝融之心”
控制中心,阿米尔·汗和他的团队依旧坚守岗位,密切监控着矩阵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那o3的波动已经稳定下来,但并未完全消失,像一个淡淡的伤疤,提醒着他们刚刚经历的惊魂一刻,以及前方那深不见底的能源焦虑。
木星巨大的红斑在舷窗外缓缓旋转,如同一只冷漠的眼睛,注视着依靠它生存,却又即将触及它能力边界的人类文明。
能源危机的阴影,第一次如此真切地,笼罩在刚刚点燃维度通讯曙光的人类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