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之后,眼前的景象让见多识广的李蓝也出了惊叹。
那是一个由无数个体组成的、庞大到难以想象的生物群落。
每一个个体都如同地球上水母与某些光真菌的结合体,半透明的伞盖下飘荡着长长的、闪烁着幽蓝光点的触须。
它们成千上万,数百万,或许上亿,静静地悬浮在海水中,彼此之间通过触须的轻微触碰和生物电信号的释放,连接成一个松散却又统一的巨大网络。
最令人惊奇的是它们的光芒。
那并非杂乱无章的闪烁,而是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有规律的脉冲模式,仿佛在传递着某种信息。
“启动生物电信号广域监测阵列,进行多节点同步记录!”
李蓝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
“深纹-勘探-第三序列”
的能量感知也全面开启,分析着周围环境中任何非随机的能量波动。
数据如潮水般涌回深潜器的主计算机。
经过初步分析,结果令人震惊。
这些被暂时命名为“幽蓝共鸣体”
(简称“水晶水母”
)的生物,其个体之间的生物电和化学光信号,并非简单的刺激-反应,而是构成了一种原始的、分布式的信息处理网络!
当某个区域的“水晶水母”
感知到水流变化、温度波动或化学物质浓度改变时,相关信息会通过这个生物网络,以特定的编码形式,迅传递给远方的其他个体。
整个网络仿佛一个巨大的、活着的传感器阵列,共同感知和应对着这片海洋的环境变化。
“这……这简直是一个原始的‘全球意识场’!”
李蓝惊叹道,“它们没有大脑,没有中枢神经,但整个种群通过这种分布式网络,共享信息,协同反应!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地球生命,也不同于我们任何已知生命形式的意识雏形!”
一直保持着绝对理性分析的“深纹-勘探-第三序列”
,其逻辑核心也出现了明显的信息湍流。
它对这种基于低等生命形式、却能涌现出如此复杂协同行为的现象,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信息确认。
此生态模型,在吾族数据库记录中,未有高度相似案例。
】“深纹”
传递来信息流,【此种基于群体互联、去中心化的信息处理与响应模式,效率低于集中式逻辑核心,但在抗干扰性、环境适应性及冗余度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此现,对理解‘意识’在不同物理基础及环境压力下的多种存在与演化路径,具有极高参考价值。
】
晶族开始以它们的逻辑方式,疯狂地记录和分析着这一切。
它们试图理解,这种看似“低效”
的集体意识,是如何在木卫二这片严酷而封闭的海洋中演化出来,并稳定存续的。
这对于它们理解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形态的“智能”
或“意识”
,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联合科考队在木卫二海洋中停留了数周时间,收集了海量的水体样本、生物基因序列(以地球标准定义)、环境数据以及关于“水晶水母”
群体意识场的详细记录。
这次深潜,其意义远一次简单的科学现。
它极大地加深了人类与晶族的友谊和互信。
在狭小的深潜器内,在面对未知的深海奇观时,两个文明的科学家真正做到了知识共享、风险共担。
人类凭借其生物学直觉和对复杂系统的理解,为晶族提供了分析生命现象的新思路;而晶族则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模型,帮助人类从看似混沌的生命现象中,提炼出深层的规律。
更重要的是,木卫二冰下海洋的生态系统,尤其是“水晶水母”
的“全球意识场”
,为生物学和意识科学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它证明了生命的可能性和意识的形态,远比人类和晶族以往认知的更加多样。
李蓝和她的团队开始思考,这种分布式、去中心化的信息处理模式,是否能对人类社会在极端压力下的组织形态有所启?甚至,是否能对“破壁项目”
中,关于高维信息传递或集体意识共鸣的研究,提供某种生物学的原型参考?
而晶族,则开始将“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