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如同风雨中摇曳的烛火,刚刚因“广寒宫”
传来那振奋人心的消息而稍稍明亮了几分,便被来自深空边缘的、一道冰冷刺骨的阴影,骤然笼罩。
奥尔特云,太阳系最遥远、最荒凉的边疆。
这里早已出了八大行星的疆域,甚至出了柯伊伯带冰封世界的范围。
它是由数万亿颗乃至更多冰冻小天体和尘埃构成的、一个近乎球形的巨大云团,如同包裹着太阳系诞生之初原始记忆的、冰冷而稀薄的子宫。
在这里,太阳只是一个比其它星星稍亮些许的光点,其引力的束缚已微乎其微,再向外,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星际深渊。
人类文明最敏锐的“触须”
——“面壁计划”
的深层空间监测网络,其主要节点便部署在这片近乎虚无的地带。
它们并非庞大的空间站,而是无数个散布在广阔区域的、小型化、高度隐匿的监测浮标。
这些浮标自身几乎不出任何信号,它们唯一的任务,便是以绝对的“被动”
模式,倾听、感受着宇宙的“脉搏”
——那无处不在的引力微澜。
在联邦深空监测总局位于地球的地下指挥中心,时间仿佛流淌得格外缓慢。
巨大的环形主屏幕上,显示着奥尔特云监测网络的整体状态图,数以百万计的光点代表着监测浮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张覆盖太阳系外围的、无形的感知巨网。
平日里,这张网络上流淌的数据平静得如同死水,只有偶尔路过的彗星或被太阳系引力捕获的星际流浪天体,会激起一丝微不足道的涟漪。
然而今天,情况不同了。
“异常引力扰动,编号a-734-o9c。”
一个冷静的女声打破了指挥中心的沉寂,声音来自资深监测分析师,艾米丽·陈。
她紧盯着自己控制台上高亮显示的一段数据流,眉头紧锁。
“来源方位,奥尔特云外围扇区theta-7,距离约o1光年。”
o1光年,对于星际尺度而言,几乎是近在咫尺。
“参数。”
监测主管,一位头花白、面容刚毅的前舰队军官,安德森将军,立刻走到了她的身后。
“质量极小,初步估算低于千吨级。
体积推测直径不足十米。
运动度,亚光,约o3c。
运动轨迹……”
艾米丽快调出轨迹模拟图,屏幕上出现了一条极其诡异的路径——那并非任何自然天体应有的、平滑的椭圆或双曲线轨道,而是一种断续的、带有明显拐点的、“之”
字形的前进路线,仿佛一个谨慎的猎人在布满落叶的森林中潜行,每一步都落在看不见的坚实之处,并不断改变方向,扫描着周围的环境。
最令人不安的是它的“干净”
。
“电磁波段,全频段静默,无任何辐射泄漏。”
“光学观测,未现任何反光或自身光迹象,反射率低于背景星际尘埃。”
“高能粒子流探测,无异常。”
“中微子探测……背景噪音水平。”
它就像一个纯粹的“引力阴影”
,一个只在时空中留下质量痕迹的“空洞”
。
若非“面壁计划”
的引力监测网络灵敏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微小的、冰冷的物体,将如同滴入大海的墨滴,完全无法被察觉。
“启动最高优先级追踪协议。”
安德森将军的声音低沉而果断,“调动theta-7扇区所有可用浮标,集中算力分析其轨迹规律。
尝试进行微引力透镜效应扫描,获取其更精确的轮廓信息。”
命令被迅执行。
分布在该区域的数百个监测浮标,将其微弱的感知能力聚焦于那个移动的“阴影”
。
更多的数据被汇集起来,经过“伏羲”
子系统的高处理。
结果令人更加不安。
微引力透镜扫描显示,这个物体的轮廓异常规整,近乎完美的几何体,边缘锐利,没有任何自然天体常见的崎岖或不规则。
其内部密度分布均匀得不可思议,仿佛是由某种人类无法理解的、极端致密且均匀的材料构成。
它的“之”
字形运动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