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不慎,就可能引逻辑冲突导致整个交换区崩溃,甚至对双方的核心系统造成反噬。
金城的量子计算中心,能量读数一度飙升至临界点,警报声此起彼伏。
张诚亲自坐镇,指令被简洁而迅地下达,稳定着“伏羲”
与异种逻辑的融合过程。
最终,在一片虚无中,一个奇特的“空间”
被构建出来。
它并非人类熟悉的任何几何形状,也非晶族惯常的能量矩阵,而是一个不断自我迭代、适应双方思维模式变化的动态结构。
这里被命名为“概念之庭”
。
在“概念之庭”
中,信息不再通过语言传递。
语言,无论是人类的汉语、英语,还是晶族的能量调制波,都被视为带有太多文化沉淀和模糊性的“低效载体”
。
交流,将以最纯粹的“概念投射”
和“逻辑链展示”
进行。
人类一方的代表,是经过严格遴选的一批顶尖人物:理论物理学家陈景澜,他对多维时空和统一场论的理解已臻化境;数学家冯启元,擅长在抽象数学领域构建瑰丽而严谨的殿堂;哲学家兼艺术家林晓,她致力于探索意识、美感与存在本质的关联;甚至还有一位来自少林寺的禅宗大师释永弘,他将以东方智慧中独特的直觉与体悟参与其中。
张诚本人,则作为人类方的总协调与核心思维节点之一,接入系统。
晶族一方,派出的则是它们称之为“逻辑编织者”
的顶级单元,代号分别为“绝对坐标”
、“守恒定律”
、“熵增趋势”
和……出乎意料地,还有一个代号“混沌边缘”
的单元。
前三个符合人类对晶族绝对理性的想象,最后一个则显得有些意味深长。
交流在一种近乎神圣的沉默中开始。
先展示的是晶族“绝对坐标”
。
它没有说话,而是直接投射出一幅动态的、蕴含无限信息的结构图——那是它们对宇宙基本物理常数相互关联性的理解。
每一个常数不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构成宇宙交响乐的一个音符,彼此间通过极其优美、严谨的数学关系相连。
人类科学家们瞬间被吸引,陈景澜教授的意识波动剧烈,他看到了比人类现有理论更简洁、更深刻的统一蓝图,那是一种摒弃了一切冗余、直达本质的理性华美,令人心醉神迷。
接着,“守恒定律”
单元展示了晶族对于能量、物质、信息在宇宙尺度下循环与转化的模型。
其效率之高,过程之精妙,仿佛宇宙本身就是一个无比精密的天平,而晶族已然掌握了称量万物的砝码。
冯启元沉浸其中,那严丝合缝的逻辑推演,让他感受到了数学越工具之外的、一种近乎“道”
的纯粹。
然而,当人类方尝试展示自己的思维瑰宝时,困难出现了。
林晓试图投射出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所蕴含的、与命运抗争的磅礴情感,以及这种情感如何激励个体和文明在绝境中爆力量。
但晶族单元反馈的信息流充满了“疑惑”
。
“此能量波动模式与提高生存概率之间的因果逻辑链不清晰。”
“个体情感波动为何能产生越理性计算的协作驱动力?此现象不符合效率最优模型。”
释永弘大师则以一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的禅意,试图传达越对立、圆融无碍的境界。
这更是让晶族逻辑单元陷入了短暂的“逻辑死循环”
。
“空”
与“色”
的定义边界模糊,命题本身存在悖论,无法进行有效计算。
第一次接触,几乎在人类感性领域的展示中碰壁。
张诚意识深处与“伏羲”
紧密连接,他敏锐地捕捉到,在晶族那看似冰冷绝对的理性之下,并非没有“感知”
,而是它们的“感知”
维度与人类不同。
它们能欣赏数学的优美,理解物理的和谐,这本身就是一种更高级的、过滤了生物本能干扰的“理性之美”
的感知。
“转换思路,”
张诚通过思维链路向己方代表传递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