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动力学难题。
但在“伏羲”
系统和工程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问题被逐一攻克。
数月后,当最后一面反射镜就位,巨大的“遮阳伞”
初步成型。
监测数据开始显示效果:金星高层大气的太阳辐射接收量下降了15,全球平均温度出现了极其微弱但确凿无疑的——下降趋势!
指挥中心内爆出热烈的掌声。
苏雨晴看着数据曲线,紧绷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第一步,成功了。
人类似乎真的拥有了与星球级别力量对话的能力。
第一阶段第二步,“吞噬者”
纳米微生物的投放,是更加关键,也更具风险的一步。
用于投放的载体,是一种被称为“破云者”
的特制穿透器。
它们如同巨大的标枪,由轨道平台射,利用自身重量和辅助推进器,突破金星浓密的高层大气,在预定的中低空区域释放携带的纳米微生物“孢子”
。
前几批次的投放看似顺利。
“破云者”
成功穿越硫酸云层,按计划释放了微生物。
遥感监测显示,目标区域的二氧化碳浓度出现了预期的微量下降。
然而,真正的危险,隐藏在他们视线无法触及的金星地表之下。
金星的地质活动远比之前认知的更为活跃和复杂。
其表面覆盖着年轻的、广袤的玄武岩平原,证明在(地质尺度上)不久之前,曾有过全球性的、剧烈的火山活动。
厚重的二氧化碳大气和内部持续产生的热量,使其地壳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能量蓄势待的状态。
当第七批次、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批“破云者”
,携带者更高浓度的改良型纳米微生物,穿透至金星中纬度地区一处广阔高原的上空并开始释放时,灾难生了。
其中一枚“破云者”
,其深入大气层后产生的剧烈振动和能量扰动,如同最后一根稻草,恰好触了一条深藏于地壳之下、连接着数个巨大岩浆房的脆弱断层带!
刹那间,一场远任何地质模型预测的、连锁反应式的级火山喷被引爆了!
先观测到异常的是轨道上的引力与地震波监测卫星。
数据显示,以那个高原为中心,前所未有的强烈震波如同海啸般向四周扩散!
紧接着,光学和红外望远镜捕捉到了令人胆寒的画面:金星表面,不止一处,而是数十个、上百个巨大的亮点同时爆!
炽热的、蕴含着巨量二氧化硫和尘埃的岩浆和气体,以雷霆万钧之势冲破厚重的地壳,直冲数万米的高空!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火山喷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彻底搅动了金星原本就狂暴的大气。
全球性的、度过每小时5oo公里的级硫酸云风暴瞬间形成!
这些风暴并非地球上的气流,而是夹杂着腐蚀性硫酸液滴、高温火山灰和有毒气体的、如同液体般稠密的死亡怒潮,席卷了整个星球!
更严重的是,火山喷在极短时间内,向大气中注入了远“吞噬者”
们处理能力的、巨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温室效应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急剧增强!
刚刚开始下降的全球温度,如同脱缰的野马,以惊人的度反弹、飙升,瞬间突破了历史极值!
位于金星轨道高处的“祝融-金星”
计划指挥平台——“望舒”
站,当其冲感受到了这场星球级别的怒火。
“警告!
监测到大规模火山喷!”
“警告!
全球风暴形成!
风持续攀升!”
“警告!
大气温度急剧升高!
热辐射强度出安全阈值!”
“警告!
平台轨道受到剧烈大气扰动影响,稳定性下降!”
刺耳的警报声和红色的警示灯淹没了“望舒”
站的控制中心。
工作人员被这突如其来的剧变惊得目瞪口呆。
苏雨晴冲到主控台前,看着屏幕上那些疯狂跳动的数据和不详的红色区域迅蔓延至整个金星模型,她的心沉到了谷底。
她最担心的事情生了——他们对金星内部动力学和全球系统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