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评估团队通过卫星连接看到他用棕榈叶搭建的“计算机”
时,所有人都震惊了。
“这是活着的‘周髀算经’!”
远在长安的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激动不已,“他直觉地理解了我们祖先的智慧!”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灵境”
测试中,这个从未接触过现代教育的少年,竟然在虚拟的星空中本能地画出了与“伏羲”
推演的深空导航图相似的轨迹。
“有些天赋,是文明在血脉中的回响。”
林枫在审阅这个案例时批示,“接他过来,但要保护好他与自然对话的能力。”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评估室内,着名的日裔音乐家山本优子正在经历她人生中最奇妙的演奏。
当她即兴创作的旋律与“灵境”
中模拟的宇宙背景辐射产生共振时,整个系统突然亮起绿灯。
“恭喜,”
系统提示,“您的音乐触了‘文明共鸣效应’,符合特殊人才标准。”
她不知道的是,在“伏羲”
的推演中,她的音乐结构竟然能提高量子比特的稳定性——一个连华夏科学家都尚未完全理解的现象。
并非所有故事都充满希望。
新法实施三个月来,全球有97的申请者被拒之门外,其中包括多位世界公认的顶尖学者。
在哈佛大学的俱乐部里,一群被拒绝的诺贝尔奖得主聚在一起抱怨。
“他们甚至不看我的获奖论文!”
物理学家汤姆森愤愤不平,“说我的研究‘方向性偏差’!”
更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反而通过了筛选。
比如那个在非洲用无人机测绘蚁穴的建筑系学生,因为现了某种高效散热结构而被破格录取。
“华夏人疯了,”
汤姆森总结道,“他们不要成品,只要潜力。”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伏羲”
的评估体系中,一个可塑的头脑远比一个装满旧知识的容器更有价值。
华夏要的不是追随者,而是能一起探索未知的同行者。
深夜的人才评估中心,张诚正在审阅最后的特批名单。
屏幕上滚动着通过筛选的132个名字,他们来自38个国家,平均年龄29岁,没有一个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权威”
。
“风险很大啊。”
他的副手担心地说,“这些人中可能只有十分之一能真正产出成果。”
“但只要有一个人推开新世界的大门,就值得。”
张诚调出“伏羲”
的预测模型,“按照传统标准筛选的人才,创新突破概率是o7。
而这些人是17。”
模型显示,这群“非常规天才”
在“伏羲”
构建的未来推演中,有过三分之一在十年内参与了颠覆性技术的研。
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全新的思维方式。
那个非洲少年对拓扑直觉的理解,正在帮助材料学家重新思考“不周山”
合金的微观结构;山本优子的音乐理论,启了量子物理学家对相干性的新认识。
“知道最宝贵的是什么吗?”
张诚的声音突然从通讯器中传来,“是他们眼中还没有被现有科学范式束缚的光芒。
华夏可以提供他们需要的所有资源,而他们将回报我们无法预见的可能性。”
林枫望向窗外,一架“影刃”
无人机正掠过天际,其飞行轨迹恰好与“伏羲”
推演的最优路径完全重合。
在这个文明跃迁的关键时刻,华夏选择了最冒险也最明智的道路:不为今天的人才定价,只为明天的可能性下注。
当第一缕晨光染红东方的天空,评估中心的大门缓缓打开。
通过筛选的天才们将在这里开始全新的征程,而他们每个人的肩膀上,都承载着一个文明对星海的渴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