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上从未如此显得拥挤。
漆黑的海水中,三十二艘“弗吉尼亚”
级b1ockviii攻击核潜艇如同饥饿的鲨群,以完美的静默在热盐层中穿行。
它们的艇指向同一个方向——华夏东海。
海面之上,由“福特”
级航母“企业号”
率领的七个打击群劈开惊涛,甲板上频繁起降的f-45c“角雕”
战机引擎的轰鸣,与海浪声交织成一曲冰冷的战歌。
这并非全部。
岛国横须贺港外,集结的“出云”
级直升机航母“加贺号”
已完成“闪电航母”
改造,搭载着f-35b,与澳大利亚“霍巴特”
级驱逐舰、英国“伊丽莎白女王”
号航母组成第二梯队,自东南方逼近。
更遥远的印度洋,印度“维克兰特”
号航母战斗群也蠢蠢欲动,尽管动作迟疑,但其存在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战略钳形攻势的一翼。
一场以“自由航行”
为名义,实则是绝望之下、倾尽西方剩余军事精华的联合武力示威,已然成型。
其规模,堪称冷战结束后之最。
他们的目标明确——突破华夏划定的东海防空识别区,抵近至其海岸线,用钢铁洪流测试那条东方巨龙的底线与决心。
五角大楼的推演认为,在如此庞大的联合力量面前,即便拥有“轩辕”
空天母舰,华夏也将投鼠忌器,从而为他们在谈判桌上挽回一丝颜面,并为其暗中进行的“普罗米修斯之火”
与“屠龙”
计划创造混乱与机会。
山姆国第七舰队司令,海军上将理查德·格雷森,站在“企业号”
的舰桥上,透过高强度玻璃凝视着西边那片被晨曦染红的海域。
他手中捏着一份最高密级的评估报告,结论刺眼而直接:“在‘轩辕’级空天母舰及其附属作战体系面前,我方舰队生存概率低于15。”
“但他们不敢。”
格雷森低声自语,像是在说服自己,“这是威慑,不是战争。
他们承受不起全面冲突的代价。”
他忽略了报告中用红色字体标注的另一行小字:“前提是,对方遵循我们理解的‘理性’。”
联合舰队的一举一动,未曾有一秒脱离“注视”
。
金城,战略指挥中心。
巨大的全域态势图上,代表联合舰队的数百个红色光点,正从三个方向缓缓压向华夏蔚蓝色的版图。
其航线、度、舰机型号、甚至部分舰艇指挥官的信息,都实时显示在一旁的数据栏中。
这一切,都来自于无所不在的“千里眼”
量子雷达光电复合感知阵列,以及游弋在近地轨道、同步轨道的“天枢”
侦察卫星网络。
“企业号航母,位置北纬xx,东经1xx,航向27o,度18节。”
“加贺号轻型航母,位置……”
“确认‘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密歇根号’信号消失在宫古水道附近,判断已潜入第二岛链内。”
冰冷的电子合成音有条不紊地播报着。
指挥中心内气氛凝重,但并非恐慌,而是一种猎手等待猎物进入陷阱前的耐心。
陈刚站在张诚身侧,语气带着一丝不屑:“他们以为集结了这些破铜烂铁,就能让我们后退?‘轩辕’只需要一次齐射……”
张诚抬手,打断了他。
他的目光并未停留在那些耀武扬威的水面舰艇上,而是聚焦在深海之下,那些如同幽灵般潜行的核潜艇,以及更远处,在电磁频谱中若隐若现的、庞大的电子战与网络攻击集群。
“格雷森是个老派的海军人,他相信巨舰大炮的威慑力。”
张诚的声音平静无波,“但他背后的人,指望的不是这些。
通知‘北辰’和‘天工’,‘烛龙’全域警戒等级提升至最高。
重点不是这些摆在明面上的舰队,而是藏在影子里的东西。”
几乎在张诚命令下达的同时,联合攻击开始了。
并非预想中的导弹齐飞,战机呼啸。
第一波攻势,来自无形的领域。
强大的电磁脉冲如同海啸般从“企业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