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补偿线圈电流已达设计上限,扰动未能完全抑制!”
“等离子体边界出现轻微撕裂迹象!”
“能量损失率有上升趋势!”
控制室内的气氛瞬间绷紧!
前两次实验,都是在类似的情况下,因无法有效控制这种由内而外的不稳定性,最终导致等离子体提前溃散。
“山岳”
的额头瞬间见汗,他几乎是本能地看向张诚。
张诚的目光依旧锁定在主屏幕的数据流上,他的大脑在飞运转,脑海中那套深奥理论中关于“非线性失稳与时空反馈抑制”
的复杂方程组正在被急求解。
瞬息之间,他捕捉到了关键!
“不是边界问题!”
张诚的声音清晰而果断,打破了控制室的紧张,“是核心区等离子体自举电流与‘曲率平抑场’的协同相位出现了毫秒级的延迟失配!
扰动是结果,不是原因!”
他一步上前,语极快地下达指令:“立刻停止所有边界补偿!
将‘曲率平抑场’的生成模式,从静态预设切换至动态自适应模式,频率调制范围设定在正负oo5!
同时,将中性束注入的角度向东偏转o3度,增强核心区粒子循环!”
这个指令极其复杂且反常规!
动态自适应模式是理论中存在但从未在如此高参数下验证过的风险方案!
“山岳”
只是迟疑了半秒,看到张诚眼中那不容置疑的洞察力,立刻吼道:“执行!
立刻执行!”
技术人员的手指在虚拟控制台上化为残影。
奇迹,再次上演!
就在新模式启动后的第三秒,那令人揪心的磁场扰动曲线,如同被一只无形而精准的手抚平,振荡幅度迅衰减,短短十秒内便恢复了稳定!
等离子体边界的撕裂迹象也随之弥合!
危机解除!
整个控制室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紧接着,更加令人震撼的数据跃上屏幕——
当外部能量注入功率降低至初始值的3o时,监测数据显示,反应室内中子的通量不仅没有衰减,反而开始逆势攀升!
这意味着,聚变反应自身产生的阿尔法粒子(氦核)正在有效地加热等离子体,维持甚至提升了反应区的温度!
能量增益因子(q值)的读数,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度向上跳跃!
6o…7o…75…8o…85!
最终,它稳稳地定格在85!
而这辉煌的数字,在外部能量注入仅维持3o的情况下,持续了过一百秒!
“点火!
我们实现了点火!
!”
一位年轻的研究员再也控制不住,带着哭腔喊了出来!
“烛龙-ii”
装置,在长达3oo秒的放电实验中,不仅实现了能量的巨额净增益(q值=85),更关键的是,它次、明确地证明了,在这条全新的技术路径上,可控核聚变的“点火”
是可行的!
聚变反应可以像真正的恒星一样,自己养活自己!
当3oo秒的放电实验圆满结束,代表着等离子体平稳熄灭的信号灯亮起时,整个“深渊”
基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狂欢!
控制室内,平日里严谨甚至有些刻板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此刻像孩子一样拥抱、跳跃、欢呼!
泪水与笑声交织,“山岳”
老工程师更是与身边的同事紧紧相拥,老泪纵横,嘴里反复念叨着:“成了……真的成了……”
这一刻,他们等待了太久,付出了太多。
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失败的煎熬,在这一刻,都化为了成功的狂喜与无上的荣耀。
他们清楚地知道,脚下这个深藏于山腹中的基地,刚刚已经触碰到了人类能源史的巅峰!
张诚站在欢呼的人群中,脸上终于露出了由衷的、舒展的笑容。
他看着这些激动忘我的科研人员,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感慨与自豪。
这是集体的智慧,更是那来自系统的、越时代的知识,在这片土地上结出的最灿烂的果实。
消息在第一时间通过绝密渠道,传回了北京。
高层的反应,据事后流传的零星信息,是长时间的沉默,继而爆出难以抑制的激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