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的是本地存储的文件!
同时,对方系统显示,接收到的“盘古”
和“伏羲”
数据包,经过校验,完整无误!
成功了!
跨越两万公里,1pb数据,近实时、无条件安全地传输成功!
指挥中心内,爆出比刚才更加热烈的欢呼!
这一次,连“北辰”
院士也忍不住用力挥了挥拳头。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概念的颠覆!
它证明,基于“羲和”
技术的量子互联网,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任何两点之间的、无视距离的、绝对安全的信息瞬时共享!
现有的任何通信方式,在它面前,都如同信鸽之于互联网。
测试成功的消息和详细报告,第一时间送达了决策层和相关部门。
几乎在报告送达的同一时间,来自军方、国家级金融机构、顶尖科研院所的接入申请,便如雪片般飞向“羲和”
计划管委会。
军方的需求最为迫切。
量子互联网的绝对安全性和低延迟,为构建下一代“联合全域指挥控制系统”
提供了终极解决方案。
指挥中心与千里之外的单一士兵、无人作战平台、战略威慑力量之间,可以实现无法被窃听、无法被干扰、近乎即时的指令传递与态势共享,这将是军事通信领域降维打击式的革命。
金融领域的代表在参观演示后,激动得难以自持。
全球金融交易的核心痛点之一就是信息安全和传输效率。
量子互联网可以将跨境结算、证券交易、银行间通信的安全性和度提升数个量级,从根本上杜绝黑客攻击和内部舞弊的可能性,重塑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信任基石。
科研机构更是视其为福音。
全球分布的大型科学装置(如射电望远镜阵列、粒子对撞机)、算中心之间,可以实现海量科研数据的实时共享与协同处理,极大加全球科研合作进程,特别是在天文、高能物理、气候模拟等需要处理极端数据量的领域。
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和权限划分,这些关键部门开始陆续接入“初级量子互联网”
进行测试运行。
尽管初期网络规模和接入点有限,但其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和战略价值,已让所有参与者清晰地看到了未来。
“羲和计划”
第一阶段组网及跨洲测试的成功,其意义远远出了一项技术突破。
它标志着,在决定未来国家竞争力的信息通信这一核心战略领域,中国已经完成了从曾经的奋力追赶、到后来的局部并跑、再到如今的“绝对引领”
的历史性跨越!
西方阵营,尤其是山姆国及其主导的“五眼联盟”
情报体系,赖以维系全球监控和情报优势的,建立在经典密码学和传统通信网络基础上的体系,在“羲和”
编织的量子天网面前,瞬间显得千疮百孔、脆弱不堪。
他们耗费巨资建立的监听站、海底光缆窃听系统,在无法破解的量子通信面前,形同虚设。
消息传出,全球科技界和战略界为之失语。
曾经的领先者陷入了巨大的焦虑和被动,他们意识到,在下一代通信技术的竞赛中,他们已经远远落后,并且由于技术路线的根本性差异,追赶的难度乎想象。
更多的国家,尤其是那些苦于自身通信安全无法保障、又渴望获得先进技术的展中国家,将目光更加热切地投向了东方。
中国所倡导的、基于和平利用与共享展的“量子互联网”
愿景,与某些国家奉行的技术封锁和监控霸权形成了鲜明对比。
西安基地,张诚与“北辰”
院士并肩站在指挥中心外的观景平台上,眺望着夜空。
繁星点点,其中三颗属于中国的“天枢”
星正悄然运行。
“北斗指引方向,羲和连接万物。”
“北辰”
感慨道,“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正在重新成为人类文明迈向星辰大海的出点之一。”
张诚微微点头,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大气层,看到了那由量子纠缠编织的、无形却无比坚韧的寰宇之网。
“这只是一个开始,‘北辰’院士。”
张诚的声音平静而充满力量,“当这张网覆盖全球,延伸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