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某处戒备森严、深藏于山腹之中的绝密指挥中心。
环形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仿佛能凝结出冰霜。
厚重的铅门隔绝了外界的一切,空气净化系统出近乎无声的低鸣。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着的每一位,都是共和国科技战线上的擎天巨柱,是能左右国家未来数十年国运的关键人物。
会议由一位身着便装、但肩扛着无形山岳般责任的老者主持。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
国防科工委的负责人,眼神锐利如鹰,眉宇间是常年与国之重器打交道沉淀下的坚毅;中国核电西南研究所的所长,脸上带着高原阳光留下的痕迹,双手粗糙,是核工业一线的老将;工信部的部长,思维敏捷,心中装着整个中国制造的版图;科技部的掌门人,对前沿科技的脉络有着近乎直觉的把握;中国算合肥研究中心的席科学家,镜片后的双眼闪烁着数据与逻辑的光芒;中国科学院高等物理研究所的资深院士,白苍苍。
当然,还有坐在一侧,年轻得与周围环境有些格格不入,却又自然而然成为目光焦点的——张诚。
会议桌上,没有摆放任何名牌,只有代号。
张诚面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零”
。
主持会议的老者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拿起一份封面上印着绝密红色字体和特殊编号的文件。
“同志们,”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每一个字都敲击在与会者的心头,“张诚同志的信,最高层已经反复研究,并做出了最终决策。”
会场内落针可闻,所有人的呼吸都下意识地放缓。
“形势,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机遇,也比我们预见的更为巨大。
为了打破战略围堵,为了掌握未来展的命脉,为了中华民族的永续展和为人类文明开辟新路,我们别无选择,必须在这三条全新的赛道上,倾举国之力,奋力一搏!”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经过中央批准,即日起,启动以下三项绝密计划:”
“第一,‘盘古计划’!”
老者的声音带着一种开天辟地的决绝,“旨在突破现有核聚变技术路线,研全新的、具备绝对自主知识产权、可投入商用的聚变能源技术!
计划总部及主实验基地,设在西北祁连山东麓,利用该地复杂的地形和已有的部分基础设施进行伪装。
现有的、涉及相关方向的核聚变及部分顶尖核裂变研究团队,全部秘密并入该计划。
对外,所有参与人员及单位,仍维持原有项目研究的表象,不得泄露分毫!”
“第二,‘伏羲计划’!”
他的目光投向合肥算中心的代表,“旨在研具备自主认知、推理与创造能力的强人工智能,即‘人工智脑’。
计划总部设在合肥,深度依托并升级国家级计算中心,构建前所未有的算力基石和算法核心。”
“第三,‘羲和计划’!”
,“旨在实现基于全新理论的、绝对安全、全域实时量子通信技术。
计划总部设在秦岭北麓,凭借其深厚的电子工业底蕴和地理中心的优势,构建未来信息传递的‘神级脉络’!”
这三个以华夏上古创世神只和命名的计划,其磅礴的野心与沉重的责任,让在场的每一位大佬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激动。
“三大计划,由中央直接领导,成立专项领导小组。
我任组长。”
老者继续宣布,“国防科工委、工信部、科技部,负责统筹所有资源,破除一切行政壁垒,提供一切必要保障,确保计划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以最高优先级、最快度到位!”
“中国科学院、各相关研究所,抽调最精锐的核心力量,无条件支持!”
“炎黄研究院,以及张诚同志,”
老者的目光最后落在张诚身上,“作为三大计划最核心的理论策源地与技术攻坚的尖刀!
负责提供理论支撑,并主导最关键、最前沿的技术突破!”
张诚站起身,微微躬身,语气平静却坚定:“必竭尽全力,不负重托。”
没有掌声,没有欢呼。
有的只是更加沉重的呼吸和更加坚定的眼神。
接下来的三天,这间密室成为了共和国科技史上最忙碌、也最隐秘的决策中心之一。
会议内容涉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