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状:“全市动员,为研究院建设保驾护航!
任何环节出现拖延,我亲自督办,直接问责!”
热情与效率,在这一刻完美结合。
张诚提出的要求,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肯定的、并附有详细执行路径的答复。
那种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氛围,让随行的国家部委和中科院官员都暗自点头,感慨甘肃这次是真正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选址迅确定在兰州新区一片视野开阔、交通便利的区域,背靠青山,面向未来。
这里,将崛起一座占地近万亩的“炎黄科技创新城”
,而研究院的核心建筑群,就是这座城的“大脑”
与“心脏”
。
方案确定之日,即是开工之时。
没有繁文缛节,没有拖沓扯皮。
就在张诚抵达兰州的第三天,那片原本寂静的土地上,已然是旌旗招展,机械轰鸣。
数以百计的工程车辆如同钢铁洪流,日夜不息地进场作业。
打桩机低沉有力的撞击声,挖掘机挥舞巨臂的轰鸣声,运输车川流不息的引擎声,共同奏响了一曲激昂的“建设交响乐”
。
规划图纸以惊人的度化为现实的地基与轮廓。
来自全国顶尖的建筑设计团队和工程建设队伍驻扎在现场,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施工。
省里派出的督导组就住在工地的临时板房里,随时协调解决任何问题。
这种效率,这种决心,这种被媒体和当地百姓称为“金城度”
的建设热潮,让所有关注此事的人都为之动容。
它传递出一个无比清晰的信号:这片古老的土地,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行动力,拥抱未来,拥抱由张诚所带来的、那场注定要改变一切的科技风暴。
张诚在省领导陪同下,数次视察建设工地。
他站在高处,看着脚下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看着远处奔流不息的黄河,看着更远方苍茫雄浑的黄土高原。
他的目光沉静,深远。
故乡,以其最朴实也最真诚的方式,接纳了他的回归,也承接了他的梦想。
研究院的根基,正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以前所未有的度,扎实而坚定地向下深扎。
理论的星辰,已然在学术的天空闪耀。
现在,实践的锚点,已在这座黄河畔的“金城”
,牢牢锁定。
下一步,就是等待这座注定要震惊世界的创新引擎,拔地而起,轰鸣启动。
当“炎黄研究院”
最终花落西部的消息,伴随着选址确定在甘肃省兰州市(古称金城)的正式文件一同下达时,整个西北高原仿佛都为之震颤了一下。
这是一种源于希望与机遇的、深沉而澎湃的激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