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
十七岁的院士!
这打破了中科院的历史记录,也创造了世界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但此刻,没有人觉得不妥,仿佛这一切理所当然。
这顶院士的桂冠,并非仅仅是因为他解决了难题,更是对他所代表的、一种全新的、引领性的科研范式的认可,是国家对基础科学和顶尖人才至高无上的尊重。
张诚从院长手中接过了红彤彤的证书,脸上依旧平静,礼貌地表示了感谢。
紧接着,克雷数学研究所的所长,一位满头银的老人,快步走上台。
他手中没有捧着巨大的支票模型,而是持着一个朴素的、镶嵌着克雷研究所徽章的真皮文件夹。
他站在张诚面前,神情激动,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恭敬。
“张先生,”
他用略显生硬的中文说道,随即切换回英语,以确保所有人都能听懂,“我代表克雷数学研究所,以及全世界所有热爱数学的人们,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您的工作,不仅解决了问题,更照亮了未来数学展的道路。”
他打开文件夹,里面是一张设计简洁但意义非凡的支票影印件,以及一枚特制的、融合了七大难题象征元素的铂金奖章。
“这是解决黎曼猜想、杨-米尔斯存在性与质量间隙、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存在性与光滑性、pversnp问题、霍奇猜想以及bsd猜想,共计六个千禧难题的奖金,总额六百万美元。”
他郑重地说道,“我们已经完成了所有必要的税务处理。
这是人类智慧价值的一种微小体现,但远不足以衡量您贡献的万分之一。”
张诚接过文件夹,与所长握手表达感谢。
台下闪光灯亮成一片,记录下这象征着一个数学时代彻底落幕、另一个新时代开启的画面。
六百万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过四千万人民币。
加上他之前积累的来自阿贝尔奖、国家自然科学技术一等奖奖金)、以及其他重大科研项目的高额酬劳,他个人的可用资金,已然达到了八千万人民币的惊人数额。
这对于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而言,是难以想象的财富。
但张诚看着那张支票影印件,眼神没有任何波动,仿佛那只是一串无关紧要的数字。
这笔钱,于他而言,似乎有了不同的意义。
加冕仪式结束了。
他拥有了至高的学术荣誉,拥有了巨额的财富。
他站在掌声与荣耀的巅峰,接受着全世界目光的仰望。
但在那片璀璨的灯光之下,在他平静无波的眼眸深处,映照着的,却并非是眼前的喧嚣与光环,而是系统赋予的那份沉甸甸的使命,是那笔巨额资金在未来可能撬动的、改变文明进程的杠杆,是那等待被开拓的、广阔无垠的未知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