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磨我们了!”
热评3:“数学界:我们期待你的下一篇论文。
诚哥:好的,这是合集。”
qq空间流行梗图:
一张张诚(旧图)被p上了皇帝的冠冕,慵懒地坐在王座上,下面一群穿着各国学术袍的老爷爷(代表各大奖项评委)捧着奖章、证书、奖金跪着,配文:“朕已阅,退下吧。”
一张世界地图,从海得拉巴画了一个巨大的箭头指向北京,然后在京郊打了个大大的叉,配文:“菲尔兹奖的远征,再次折戟沉沙。”
“别人的烦恼:论文写不出来。
诚哥的烦恼:奖太多,懒得领。”
这些充斥着幽默、调侃与无比自豪的网络狂欢,其背后是公众对张诚这种越世俗名利、纯粹追求真理的极致境界的惊叹与崇拜。
他的每一次“拒绝”
,在大家看来,非但不是失礼,反而更增添了他神秘而伟大的光环。
外界的喧嚣、奖项的纠缠、网络的狂欢……所有这些,如同环绕着风暴眼的涡旋,看似剧烈,却始终无法扰动中心分毫。
辞去职务的张诚,彻底摆脱了最后一丝形式上的束缚。
他没有做任何停留,在封存了霍奇猜想的证明,并处理完必要的俗务后,便再次将自己投入了那间熟悉的书房。
只是这一次,书桌上的核心文献,从代数几何的经典着作,悄然换成了关于椭圆曲线、模形式、l函数的数论典籍。
白板之上,关于“几何层积空间”
的复杂图示被逐渐擦去,取而代之的是bsd猜想所涉及的深奥算术几何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