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放松,而是为了给高运转的思维缓存一个“清理”
和“重置”
的机会,避免陷入“钻牛角尖”
的僵局。
规律性的户外活动:在一天中精力相对不那么集中的时段(通常是下午三四点钟),他会走出书房,在别墅的庭院里进行十五到二十分钟的慢走。
他会刻意不去思考数学问题,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感官上——感受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投下的光斑,聆听蝉鸣的节奏,观察李静打理的菜圃里作物的长势。
这种有意识的“思维放空”
,是对紧绷神经的有效舒缓,也是对创造力的另一种滋养。
营养与身体的维护:他不再忽视李静精心准备的食物,即使胃口不佳,也会保证定量的摄入,尤其注重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
他明白,那具年轻的身体,是他进行这场漫长智力远征唯一的、也是最根本的载体。
践行这些规则,有时需要他动用强大的意志力,去对抗那种“再算一会儿”
、“再想清楚一点”
的内在驱动力。
这本身,就是一种与科研攻关并行的、对自身心性的修炼。
惜时如金,张弛有度。
在这盛夏的尾声,张诚如同一位最顶尖的钢琴家,一方面以最大的热情和专注去弹奏那名为“霍奇猜想”
的复杂乐章,每一个音符(每一分钟)都力求精准、有力;另一方面,他又严格地控制着演奏的节奏与力度,深知过度的激情会导致失控,恰当的休止符(休息)反而是为了成就更恢弘的旋律。
他在这极致的“惜时”
与清醒的“弛豫”
之间,寻找着那个最微妙、也最有效的平衡点,以确保自己能够以最饱满、最持久的状态,去迎接那即将到来的、决定性的突破瞬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