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张诚那篇关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论文,如同皇帝的圣旨,悄然驾临arxiv的疆域时,所引起的震动,远非“轰动”
二字可以简单概括。
如果说上一次杨-米尔斯证明的布,是一场里氏九级的学术地震,那么这一次,则无异于在尚未完全平复的震中区域,又精准地投下了一颗当量惊人的“数学核弹”
。
冲击波最先、也最强烈地席卷了的,并非别处,正是远在美国麻省剑桥市的——克雷数学研究所。
研究所的通讯主管艾米丽·卡特女士,当她看到那个熟悉得让她心跳漏拍的名字“hg”
,以及后面那串让她头晕目眩的标题时,她手中的马克杯“哐当”
一声砸在键盘上,滚烫的咖啡瞬间浸染了昂贵的机械键盘,但她浑然不觉。
几秒钟的呆滞之后,她几乎是手脚并用地抓起内部电话,声音尖锐得变了调,直接接通了研究所所长的专线:“所、所长!
他又来了!
张!
纳维-斯托克斯!
proof!
在arxiv上!”
一时间,克雷数学研究所这栋素来以理性、冷静着称的建筑内,仿佛被投入了一颗噪音炸弹。
办公室门被砰砰打开,走廊里回荡着急促的脚步声和难以置信的惊呼。
负责千禧年大奖难题项目的几位核心专家,冲进了小会议室,大屏幕上已经投射出那篇论文的pdf全文。
“上帝啊……这才过了多久?”
项目主管理查德·威尔逊博士,一位头花白、向来以沉稳着称的老派数学家,此刻扶着额头,感觉血压正在飙升,“黎曼猜想和杨-米尔斯的奖金才刚刚准备好仪式流程,支票上的墨迹还没干透呢(当然是夸张的说法)!”
他指着屏幕上那令人望而生畏的复杂公式,“他……他这是把我们克雷研究所当成了什么?年终冲刺业绩刷kpi的专用机构吗?!”
会议室内一片诡异的寂静,随即,不知是谁先忍不住,“噗嗤”
一声笑了出来,这笑声如同引信,瞬间点燃了压抑着的、混合着震惊、荒谬和一丝难以言喻的兴奋的情绪。
“我现在严重怀疑,”
一位年轻的研究员揉着笑得酸的脸颊,用半是调侃半是认真的语气说道,“张诚先生上次拒绝我们的授奖邀请,根本不是因为什么‘研究关键期’,纯粹就是嫌麻烦!
他肯定是想着:‘反正过几个月还要再证明一个,跑来跑去太耽误时间,不如等攒一波再去,或者干脆让你们打包邮寄过来算了!
’”
“哈哈哈哈!”
会议室里爆出更响亮的笑声,连威尔逊博士都忍不住嘴角抽搐,无奈地摇了摇头。
“诸位,诸位,”
威尔逊博士敲了敲桌子,努力让场面恢复秩序,但眼底的笑意却掩藏不住,“严肃点!
我们正在见证……不,是正在被迫高处理人类数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幸福烦恼’。”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现在,我们面临两个紧急事件:第一,立刻启动对这篇n-s论文的初步评估程序,联系全球最顶尖的偏微分方程和流体力学专家;第二……”
他叹了口气,表情变得有些滑稽,“重新准备我们的奖金放流程。
照这个度下去,我怕我们奖的度以及学术基金收益增长的度,都快赶不上他解决人类认知顶级难题的度了!
难道我们真要开创‘千禧难题批量认证与奖金打包放’的先例吗?”
一位负责行政的女士弱弱地举手:“所长,那……原定于明年第一季度为黎曼猜想及杨-米尔斯问题证明举办的颁奖典礼暨学术研讨会,还要按计划筹备吗?要不要……把主题临时改成‘庆祝张诚教授攻克三大千禧难题’?或者干脆预留出明年同期的档期,给……纳维-斯托克斯?”
威尔逊博士扶额长叹:“先……先准备着吧。
至于主题……上帝才知道在他下一次‘例行布论文’之前,我们还能不能顺利把这次奖出去!
我现在看日历都有点害怕,生怕哪天早上醒来,又收到邮件通知说‘张诚证明了p对np问题’或者‘霍奇猜想已被搞定’。”
克雷研究所内部,弥漫着一种奇特的氛围。
一方面是面对论文(尽管尚未完全验证,但基于张诚过往那恐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