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所有知识储备,尤其是“历史层积动力学”
框架,尝试将其作为一个统一的“探针”
或“透镜”
,去初步扫描这五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寻找它们内在的、可能被现有理论忽略的共通结构或深层联系。
他知道,像以前那样逐个击破,时间上恐怕来不及。
他必须找到一种更宏大、更本质的切入点,一种能够同时照亮这多个黑暗区域的“级光源”
。
而这光源,很可能就隐藏在他已经构建的框架之中,或者,需要他以这个框架为基础,去构建一个更加恢弘的理论体系。
时间,在沉思中悄然流逝。
窗外的天色渐渐由明亮的午后,转为柔和的黄昏。
当张诚再次睁开眼时,他的眼神已然不同。
那里面,没有了刚刚回归时的宁澈,也没有了面对系统任务时的纯粹冷静,而是燃烧起了一种内敛的、却无比炽热的火焰——那是现了值得倾尽所有智慧去征服的宏伟目标后,所迸出的绝对专注与无穷斗志。
他轻轻呼出一口气,拿起桌面上的一支铅笔,在一张空白的a4纸顶端,用力地写下了五个缩写:
pvsnp
hod
y-i11s
navier-stokes
bsd
随后,在这五个名词的下方,他画了一个巨大的、将他们都笼罩在内的括号,在旁边写下了四个字:
“统一视角”
笔尖在纸上停顿,他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已然降临的夜色,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那五座耸立在数学世界尽头的、等待他去征服的巍峨雪山。
系统再临,征程万里。
一场与时间赛跑,向人类认知极限起的终极挑战,就在这北京冬日的黄昏中,无声地拉开了序幕。
前路漫漫,唯智慧与毅力,可作舟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