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
清晨的阳光透过古老的窗棂,洒在《数学年刊》编辑部略显拥挤却秩序井然的办公区内。
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醇香与旧纸张特有的气味,编辑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处理着来自全球各地、如同雪片般的投稿邮件。
资深编辑助理莎拉·威尔逊像往常一样,熟练地筛选着新收到的稿件。
大部分投稿会在初审阶段就因为选题不符、创新性不足或明显的错误而被快筛除,能够进入下一轮评审的寥寥无几。
她的目光快扫过一封封邮件标题和摘要,手指在鼠标上轻点,做出着初步判断。
突然,一封来自熟悉邮箱地址的投稿,引起了她的注意。
件人:h,eseaces
论文标题:proofoftherieannhypothesisbasedonthefra91orkofhistoretaetg……”
莎拉低声念出这个名字,眉头微蹙,随即猛地想起,“是那个中国的天才少年!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者!”
她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
黎曼猜想?!
他投稿证明黎曼猜想?!
即便是见惯了顶尖数学工作的《数学年刊》编辑,在面对这个标题时,也无法保持绝对的冷静。
莎拉立刻意识到,这绝非普通的投稿,其潜在的重要性可能越编辑部日常处理的所有事务。
她没有丝毫耽搁,甚至没有像处理其他稿件那样先粗略浏览内容,而是立刻拿起内部电话,直接拨通了她上司——《数学年刊》主编,德高望重的数学家罗伯特·威廉姆斯教授的直线电话。
“教授,”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急促,“我需要您立刻看一下刚刚收到的一份投稿。
来自中国的张诚,标题是……黎曼猜想的证明。”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随即传来威廉姆斯教授沉稳但同样透着一丝惊异的声音:“张诚?黎曼猜想?你确定标题没错?”
“千真万确,教授。
邮件我已经转到您的邮箱了。”
“好,我马上看。”
挂断电话,莎拉依旧感觉自己的心脏在胸腔里怦怦直跳。
她知道,无论这份论文最终能否通过验证,仅仅是“张诚投稿黎曼猜想证明”
这个消息,就足以在数学界掀起一场海啸。
与此同时,在主编办公室内,罗伯特·威廉姆斯教授已经点开了那封邮件。
他年近六旬,头花白,戴着厚厚的眼镜,脸上总是带着学者特有的沉静。
但此刻,当他看到那个标题和作者名字时,握着鼠标的手指也不由得收紧。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点开了附件pdf文档。
他没有试图去立刻理解那长达一百多页、充满了前所未见术语和复杂框架的证明细节——那绝非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任务。
他的目光快扫过摘要和引言部分。
“……引入‘历史层积动力学’框架……”
“……重构黎曼eta函数于‘算术-几何谱系’背景……”
“……证明零点分布实部为12的动力学必然性……”
一个个陌生而大胆的概念跳入眼帘,威廉姆斯教授的眉头越皱越紧,但眼神中的震惊与凝重却越来越深。
尽管无法立刻判断其正确性,但他凭借多年担任顶尖期刊主编的敏锐嗅觉,清晰地感受到这篇论文所蕴含的颠覆性!
这绝非对现有证明路径的修修补补,而是一种全新的、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理解范式的尝试!
其野心之大,思路之奇,令人瞠目。
“上帝……”
他喃喃自语,摘下眼镜,用力揉了揉眉心。
几分钟后,他重新戴上眼镜,眼神已经变得无比锐利和坚定。
他拿起桌上的电话,迅拨通了一个号码。
这个号码直通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数学学院院长,同时也是当今解析数论领域的泰山北斗之一——罗伯特·朗兰兹教授的办公室。
“罗伯特,”
威廉姆斯的声音异常严肃,“我需要你立刻放下手头所有工作,看一篇论文。
不,不是看,是紧急评估。
作者是张诚,标题是关于黎曼猜想的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