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
真理从不轻易示人,它隐藏在重重迷雾之后,考验着追寻者的智慧、勇气与耐心。
我们会遭遇困惑,会经历无数次失败,会面临诸多来自外界甚至自己内心的质疑。
仿佛行走于亘古的荒原,四顾茫然,唯有内心的罗盘,指引着方向。
但请不要忘记,正是这极致的孤独,孕育着最深刻的领悟。
当纷扰散尽,万籁俱寂,心灵才能与那宇宙的节律同频共振。
仿佛于无声处,聆听那来自存在本质的、低沉而恢弘的惊雷。
我们追寻的,究竟是什么?是期刊上的一纸论文?是领奖台上的片刻荣光?是伴随名望而来的诸多便利?
不,这些或许是我们前行路上偶遇的风景,但绝非终点。
我们追寻的,是那隐藏在纷繁现象背后的简洁与和谐,是那把开启宇宙奥秘之门的钥匙,是那份越个体生命局限、与永恒对话的可能。
是现一个公式时,那瞬间击中心灵的、无与伦比的壮美;是解决一个难题后,那豁然开朗的、如同阳光穿透乌云般的澄澈与喜悦。
这种源自智力挑战与精神越的内在满足,是任何外在奖赏都无法替代的。
这份追寻,离不开脚下坚实的大地。
个人的智慧如同溪流,唯有汇入国家展与人类进步的浩荡江河,才能永不干涸,奔流到海。
我很庆幸,生长在这个尊重知识、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伟大国度。
是国家的大力投入,是无数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为我们搭建了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
这份滋养,我们当铭记于心。
因此,我们的探索,天然承载着一份责任。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不仅是古代士人的理想,也应当是我们当代科技工作者的情怀与担当。
我们的研究,或许暂时看不到直接的应用,但基础科学的每一次突破,都在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都在为未来的技术革命埋下种子,都在提升我们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库。
朋友们,我们正处在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的生活福祉,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年轻的探索者提供了如此广阔的舞台。
年龄,从来不是衡量思想深度的标尺;资历,也非判断创新能力的准绳。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它只向最敏锐的头脑、最坚韧的意志、最纯粹的心灵敞开怀抱。
今天,这份荣誉与奖励,于我而言,并非只是对我过去所取得成绩的犒赏,我觉得更是对国家与社会殷切期望的一种承载。
它将转化为支持我更深入、更无后顾之忧地进行探索的资源。
探索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前路漫漫,星辰大海,其征漫漫,其景壮阔。
未来可能有更深的迷茫,更险峻的峭壁,更寒冷的荒原在等待着我们。
但那又如何?
因为山就在那里。
因为真理就在那里。
它沉默着,矗立着,等待着下一个勇敢的攀登者,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去领略那绝顶的无限风光。
愿我们都能保持那份最初的好奇,坚守那份探索的勇气,磨砺那份思考的锋利。
不惧孤独,不畏艰难,不慕浮华,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于无声处,倾听那惊雷般的启示;
于至暗处,点燃那燎原的星火。
谢谢大家。
张诚的演讲结束了。
没有激昂的呐喊,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有一种沉静而强大的力量,如同深海暗流,席卷了每一个聆听者的心灵。
整个百年讲堂,陷入了长达半分钟的、极致的寂静。
仿佛所有人都在消化那话语中的重量,品味那思想中的甘醇。
随即,掌声,如同积蓄了太久力量的火山,轰然爆!
这掌声,比上午学术报告结束时更加热烈,更加持久,充满了自内心的共鸣与激动!
它冲破讲堂的屋顶,在燕园的上空回荡,也通过网络,震撼着屏幕前无数颗心灵。
线上直播讨论,瞬间被“致敬!”
“说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