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全是干货!”
当讲到如何利用这些全新的不变量,明确构造出经典理论无法区分的、内在结构迥异的动力系统对时,会场内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低声惊叹。
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观念的颠覆。
第一篇论文讲解完毕后,中场休息十五分钟,张诚更换了白板,开始了第二场关于《规范理论的范畴基础》的报告。
如果说第一篇论文是颠覆了传统分类范式,那么这一篇,则是用数学为理论物理的基石之一进行“地基重建”
。
范畴化作用量、范畴化路径积分、全局反常的清晰判据……一个个闻所未闻、却又逻辑自洽的全新概念,被他从容不迫地引出、定义、阐释。
【我们将时空视为一个高阶范畴……】
【规范对称性及其所有高阶关系,内蕴地由函子定义……】
【路径积分被重新定义为一种‘同调极限’……】
【这自然导出了全局反常存在的充要条件……】
他的笔迹布满了第二块白板,色彩分明,条理清晰。
台下许多理论物理领域的学者,眼睛越来越亮,仿佛看到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
这种从根本上重构理论框架的魄力与能力,让所有人感到震撼。
报告结束时,现场再次爆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这掌声,是对两场高质量学术报告的感谢,更是对讲台上那位少年所展现出的、近乎恐怖的学术创造力的最高致敬。
颁奖与演讲——思想的灯塔
经过午间休整,下午的议程在庄重而热烈的气氛中开始。
先是简朴而隆重的颁奖典礼。
在全体与会者和网络线上数百万观众的共同见证下,北大校长代表一众领导走上主席台,宣布为表彰张诚研究员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的系列卓越成就,及其对推动中国科学事业与国际学术交流做出的杰出贡献,特联合授予其“杰出科学贡献奖”
,并颁学术科研奖金人民币五百万元。
当写有巨大金额的支票模型被抬上台时,线上线下一片哗然,既惊叹于奖金的数额,更惊叹于受奖者的年龄。
张诚从容上前,从领导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奖牌和证书。
他的脸上依旧平静,没有激动,没有局促,只是微微躬身,表达谢意。
随后,主持人宣布:“下面,有请张诚教授表主题演讲!”
全场灯光聚焦,镜头推近。
张诚走到讲台前,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的高度。
他手中没有稿纸,目光清澈而深邃,缓缓扫过台下每一张充满期待的面孔,也仿佛透过镜头,望向了更遥远的未来。
他深吸一口气,清越而充满力量的声音,再次响彻礼堂,并通过网络,传遍世界:
《于无声处听惊雷——致探索者的星辰大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师长,各位同仁,朋友们:
大家好。
站在这座承载着无数光荣与梦想的讲台上,我的心中,充满感激,亦充满思索。
感激于国家与时代赋予的机遇,感激于前辈师长的指引与同行者的陪伴,更感激于那隐藏在宇宙万物背后、冰冷而公正、等待我们去现的永恒法则。
今天上午,我们探讨了一些具体的数学与物理问题。
此刻,我想暂时抛开那些繁复的符号与公式,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科学探索本身,关于我们脚下道路与头顶星空的思考。
科学,是人类文明在无尽黑暗中的独行。
我们没有地图,没有向导,唯有手中一盏名为“理性”
的灯,照亮脚下方寸之地,踽踽前行。
这盏灯的光或许微弱,无法驱散所有的迷雾,但它能让我们看清下一步的落点,能让我们在跌倒后,知道为何而跌倒。
有人问,为何要走向那未知的黑暗?安于已知的光明之地,不好吗?
我想说,探索未知,是人类刻在基因里的宿命,是文明得以延续和展的火种。
从仰望星空,到解析基因;从钻木取火,到驾驭核能;从结绳记事,到构建互联网……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的飞跃,都源于对未知边疆那不可抑制的好奇与渴望。
这好奇,并非轻浮的猎奇,而是对世界运行逻辑的深沉敬畏与执着追问。
这条路,注定孤独,布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