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事情随时找我。”
孙院士亲自将张诚送到办公室门口,看着他沉稳离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这个年轻人,刚刚在家乡享受了难的的闲暇时光和亲人团聚之乐,归来后没有丝毫松懈,立刻就将目标锁定在了科学界最难攀爬的险峰之上。
这份心性与志气,实属罕见。
张诚确实可以直接在配备完善的别墅中进行研究,那样环境更安静,干扰更少。
但他考虑到自己正式入职中科院还不到一年,虽然成就斐然,破格晋升,但基本的组织纪律性和融入集体的态度还是需要保持。
过于特立独行,长期脱离研究所环境,并非明智之举。
因此,他选择像大多数研究员一样,正常到单位“上班”
,这既是对制度的尊重,也能偶尔与所内其他领域的学者进行必要的、非正式的交流,或许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他穿过安静的走廊,来到了3o7研究室门口。
门禁系统识别了他的身份,伴随着一声轻微的“嘀”
声,房门解锁。
他推门而入。
研究室与他离开前并无二致,几块移动白板上的复杂公式似乎还残留着年前思考的痕迹,只是上面多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书桌和书架整洁依旧,那是科研助理赵伟提前来整理过的结果。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熟悉的、混合着纸张、墨水和电子设备待机气味的“科研气息”
。
他放下背包,脱下外套挂好。
没有立刻开始工作,而是先动手用抹布仔细擦拭了白板和自己常用的书桌区域,又给窗台上的几盆绿植浇了水。
这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像是一种仪式,帮助他将身心彻底从假期的模式中剥离出来,重新锚定在这个属于思考和创造的空间。
做完这些,他泡了一杯清茶,放在书桌一角。
然后,在宽大的书桌前坐下,打开了电脑。
他没有立刻投入到对某个具体千禧年难题的攻坚中。
那将是一场持久而艰难的战役,需要更充分的准备和更系统的规划。
他先需要的是“热身”
,是重新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将在春节期间偶尔闪现的、关于信息学、复杂系统与基础物理之间联系的一些碎片化灵感,进行归纳和深化。
他调出了自己的数字笔记系统,开始安静地阅读、思考、记录。
时而凝神沉思,时而在草稿纸上写下几行公式或画出几个示意框图。
窗外,阳光逐渐变得明亮,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布满符号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研究所大楼里,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气。
走廊里传来同事间的打招呼声、讨论问题的低语声,以及远处实验室仪器启动运行的微弱嗡鸣。
但这些声音,都被有效地隔绝在3o7室的门外,未能打扰到室内那片专注的宁静。
新岁序启,万象更新。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新的一年是新的开始,需要制定计划,鼓舞士气。
但对于张诚而言,每一天都是探索之旅的延续,只是换了一个日历数字而已。
他无需外界的激励,驱动他前行的,是内在于心的、对宇宙奥秘永不满足的好奇与求索。
他已然沉静下来,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航海家,在短暂的休整补给后,再次驾驭着思想的航船,驶入了那片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
目标,或许遥不可及,但每一次用心的划桨,每一次对航向的微调,都在缩短着与彼岸的距离。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3o7室,这个看似普通的房间,再次成为了一个伟大智力活动悄然生的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