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护城河,或是远眺天安门广场的开阔景象。
当几位学者推开窗,看到那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宫殿建筑群,就如此真切地铺陈在现代化都市的中心时,那种时空交错带来的强烈视觉与心灵冲击,让他们久久无言。
“看那边!
那就是故宫!
我的天,它就在城市中心,如此庞大,如此宁静……”
一位来自加州伯克利的女教授指着窗外,激动地对同伴喊道,“这和在照片上看到的感觉完全不同!
你能感受到历史的呼吸!”
京城初探,文明古都的震撼
在报告会正式开始前,组委会特意安排了一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并提供了多条精心设计的文化参访线路供学者们选择,同时配备了精通外语的志愿者陪同讲解。
大多数远道而来的学者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这座闻名遐迩的古都。
紫禁城(故宫),帝国的中轴与秩序
选择参观故宫的学者最多。
当他们穿过天安门,步入午门广场,真正站在那巍峨的宫墙之下时,无不被其磅礴的气势所震慑。
“如此宏伟的规模,如此严谨的中轴对称布局,”
杜邦院士站在太和殿前广阔的广场上,仰望着那重檐庑殿顶的巍峨大殿,感慨万千,“这不仅仅是建筑,这分明是一个庞大帝国政治哲学和宇宙观的物质体现。
‘中’与‘和’的思想,贯穿在每一根梁柱、每一片瓦砾之中。
相比于欧洲城堡的防御性,这里彰显的是无上的皇权与森严的等级秩序,令人叹为观止。”
来自以色列的数学家大卫·科恩则对故宫的建筑细节和色彩运用着了迷,他不停地拍摄着屋檐上精美的吻兽、彩绘,以及那大片大片的明黄色琉璃瓦。
“这些色彩和装饰,充满了象征意义,每一种颜色、每一个图案似乎都在诉说着什么。
这是一座需要用心去‘阅读’的建筑群。”
长城,巨龙般的奇迹
选择前往八达岭长城的学者们,则体验到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震撼。
当缆车将他们送上城墙,俯瞰那依山就势、蜿蜒起伏、直通云霄的巨龙时,所有人都被这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征服了。
“难以想象!
在如此险峻的山岭上,在古代,人们是如何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的?”
一位来自巴西的学者喘着气,既是因为攀登的劳累,更是因为内心的激动,“这不仅仅是一道军事防线,这简直是意志力与智慧的丰碑!”
威尔逊教授抚摸着斑驳的城砖,眺望连绵的燕山山脉,深沉地说:“站在这里,你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民族的坚韧与力量。
他们不仅用思想探索数学的抽象高峰,也用双手在物理世界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这个文明,其内在的驱动力令人敬畏。”
胡同与四合院,市井生活的温度
也有一些学者选择避开热门景点,在志愿者的带领下,钻进了北京的老胡同,探访寻常百姓家的四合院。
在什刹海附近的一条胡同里,几位来自北欧的学者被一位正在门口晒太阳、逗鸟的老北京大爷热情地邀请进自家的小院。
虽然语言不通,但通过志愿者翻译,大爷乐呵呵地给他们讲着胡同里的故事,展示着院里的石榴树、鱼缸,还请他们喝了杯热茶。
“这种充满人情味的生活气息,是摩天大楼无法替代的,”
一位瑞典学者感慨道,“你能感觉到,现代化并没有完全吞噬掉传统的生活方式,它们和谐共存着。
这位老人的友善和豁达,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温暖的一面。”
温暖瞬间,无处不在的友善
在游览过程中,许多外国学者都亲身感受到了普通北京市民的热情与友善。
例如,一位来自西班牙的年轻学者在乘坐地铁时,对着复杂的线路图有些迷茫。
一位正要赶去上班的北京小伙注意到后,主动停下脚步,耐心地为他指路,甚至帮他查好了最佳换乘方案,让这位西班牙学者感动不已。
又如,一个来自英国的学者团队在王府井小吃街尝试各种美食时,对一种点心的吃法不太确定。
旁边桌的一个中国家庭看到后,家里的老人主动走过来,笑着比划着教他们正确的食用方法,还让孙女用英语帮忙解释,最后干脆邀请他们一起品尝了几样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