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的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安保人员。
当张诚在程院士等人陪同下走进房间时,一位精神矍铄、面容和蔼却自带威严的长者,在教育部、科技部主要领导的簇拥下,微笑着站起身来。
这正是分管教育、科技工作的中央领导。
“程院士,辛苦了!
各位专家,辛苦了!”
领导主动上前,与程济深等人热情握手,声音洪亮而亲切。
他的目光随即落到了站在程院士侧后方的张诚身上。
那一瞬间,尽管早有心理准备,领导同志的眼中还是极快地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眼前的少年,身形依旧带着孩童的纤细,穿着一身合体的深色小西装,显得格外精神。
但他的眼神,澄澈而沉静,没有半分这个年龄孩子应有的怯场或局促,反而像两潭深不见底的湖水,蕴含着与年龄截然不符的从容与智慧。
“这位就是我们的‘小科学家’张诚同志吧?”
领导的笑容更加温和,声音温和而有力,带着一种让人如沐春风的亲和力。
他微微俯身,向张诚伸出了手。
“长好。”
张诚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双手稳稳地握住领导同志的手,微微欠身行礼,动作流畅自然,语气平和淡定。
这一幕,让陪同的各级领导和程院士都暗自点头。
这份沉稳气度,绝非刻意模仿所能及,而是源于内心强大的自信和对知识的绝对掌控。
“好,好,快请坐。”
领导同志亲切地招呼他坐在自己旁边的沙上。
众人落座后,服务人员悄无声息地斟上茶水。
领导同志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气,并未立即饮用,而是将目光再次投向张诚,开始了亲切的交谈。
“张诚啊,这次在合肥,待了有小半年吧?生活还习惯吗?听说你们攻关的时候,经常废寝忘食,熬夜通宵是家常便饭。
你还这么小,身体吃得消吗?家里的父母肯定很惦记吧?”
领导同志言语间充满了关怀,如同一位慈祥的长辈在询问远行归来的子侄。
张诚身体微微前倾,以示恭敬,从容应答,措辞十分得体:
“谢谢领导关心。
在合肥的生活,中心安排得很周到,食宿都很好,比我在学校时吃得还规律些。”
他先以轻松的口吻肯定了后勤保障,化解了可能的担忧。
“至于工作强度,确实比较大。”
他坦诚道,“但不仅仅是我,我们整个‘乾穹’理论组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事,都是这样的。
程院士年事已高,也与我们熬到深夜。
大家心里都揣着一团火,就是想着尽快把国家交给的任务完成好。
在这种氛围里,也就不觉得特别辛苦了,反而有一种并肩作战的充实感。”
他没有突出自己的辛苦,而是将功劳归于集体,体现了难得的团队意识和谦逊。
“至于身体,”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符合年龄的、略带腼腆的笑容,“领导请放心,我年纪小,恢复得快。
而且程院士和组里的老师们都很照顾我,经常‘强制’要求我休息。
我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会注意劳逸结合的。”
“至于我的父母,他们非常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
平时主要通过电话联系,他们总是叮嘱我要认真向各位老师学习,努力完成任务,不用担心家里。”
领导认真听着,不时赞许地点头。
张诚的回答,既实事求是,又充满情商,完全不像一个十一岁孩子能说出来的话,更像是一位成熟、稳重、识大体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表态。
“听得出来,你在合肥不仅是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成长啊。”
领导同志欣慰地说,“‘乾穹’工程的汇报材料,我已经仔细看过了。
你们提出的‘量子大脑’范式,层次化异构编码,分层协同控制……这些都是极具开创性的工作,解决了困扰国际学术界多年的分布式量子计算核心理论瓶颈。
了不起!
为我们国家在未来量子计算领域的竞争,抢占了至关重要的先机!”
领导的高度评价,让在场的其他陪同人员也纷纷向张诚投来敬佩的目光。
“谢谢领导表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