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专家群体的、对其过去工作的梳理与对未来方向的展望。
张诚微微颔,走到讲台前。
他没有准备花哨的ppt,只在白板上写下了几个关键公式和概念框图。
他的讲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语言精准。
从非交换几何的数学之美,到其在解决具体物理问题时的强大威力;从量子纠错的基本原理困境,到“量子大脑”
范式的提出与实现路径;从“乾穹”
工程遇到的具体瓶颈,到层次化异构编码与分层控制理论的构建……他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战略家,在沙盘上推演着自己指挥过的经典战役,举重若轻,洞若观火。
期间,台下的专家们也提出了一些极其深刻、甚至堪称尖锐的问题,有些是出于深入了解的渴望,有些则带着一丝最后的、对如此年轻头脑的试探。
但无论问题多么刁钻,张诚总能迅理解其核心,并以更精妙的数学语言、更清晰的物理图像或者更具启性的思路予以回应。
他的回答,不仅解答了疑问,往往还能引申出新的、值得深入探讨的方向。
一场原本可能充满紧张感的“答辩”
,在他的主导下,竟变成了一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
台下原本还带着些许审视目光的学者们,眼神逐渐变成了纯粹的欣赏、赞叹乃至钦佩。
问答环节结束,委员会成员退场进行了短暂的闭门评议——尽管结果早已毫无悬念。
很快,他们重新回到会场。
委员会主席,那位老院士,手持一份精美的、印有十三校联合标识的学位授予决定书,神情庄重地走向台前。
全场肃然。
“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十三校联合博士学位授予委员会审议,一致认为:张诚同学的研究工作,在理论深度、创新性、系统性及实际应用价值上,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完全符合理学博士学位的授予标准。”
老院士的声音洪亮而充满感情:“据此,我们谨代表十三所高校,联合决定:授予张诚同学——理学博士学位!”
话音落下,礼堂内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所有在场的学界泰斗、大学校长们,都自地站起身来,向台上那位年轻的博士致以最高的学术敬意。
老院士亲自为张诚拨正了象征学位获得的帽穗(尽管张诚并未戴博士帽,这更多是一种象征性仪式),并将那份沉甸甸的、由十三校共同盖章的博士学位证书,郑重地交到他的手中。
张诚双手接过证书,感受到那纸张承载的千钧重量。
他面向台下众人,深深鞠了一躬。
“谢谢各位老师,谢谢十三所高校的厚爱与肯定。”
他的声音依旧平静,但仔细听,能察觉到一丝不易察觉的动容,“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一个人。
它属于所有指导过我的师长,属于所有在‘乾穹’项目中并肩作战的同事,属于这个鼓励创新、尊重知识的伟大时代。”
“博士学位,对我而言,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的。”
他继续说道,目光扫过全场,清澈而坚定,“它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更高的要求。
我将以此为激励,继续在探索科学真理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努力为我们的国家、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更多力所能及的贡献。”
简短的言,谦逊、感恩、有担当,再次赢得了全场由衷的掌声。
余波荡漾:学界的震撼与反思
十三校联盟联合授予张诚博士学位的消息,虽然仪式本身极度保密,但其结果却无法隐瞒,也无需隐瞒。
当十三所顶尖高校的研究生院官网几乎在同一时间挂出联合公告,正式宣布授予张诚理学博士学位时,整个中国学术界,乃至国际学术界相关领域,仿佛遭遇了一场里氏九级的地震!
如果说之前的国家重奖和项目突破,还更多局限于小圈子和高层,那么“十三校联合博士学位”
这个事件,其象征意义和冲击力,则彻底破圈,引了全民性的关注和学术界深层次的反思。
国内学术界论坛彻底“爆棚”
——
【标题】:历史性的一刻!
十三校联合授予张诚理学博士学位!
官方公告已出!
【回复1】:卧槽!
!
!
我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