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我们清华也不能光埋头搞技术了,人文素养也得抓起来啊,不然以后跟人家交流都显得没水平。”
京城其他高校的涟漪效应
消息很快传到了人大、北师大、北航、北理工等京城其他高校。
在人文底蕴深厚的人民大学,文史专业的师生对《三境递进论》的评价极高,许多教授将其作为范例在课堂上讲解,分析其结构、用典和思想内涵,感叹北大出了个“文曲星”
。
在北京师范大学,未来的教师们则更多从教育角度进行反思,讨论如何现和培养像张诚这样的通识性天才,以及当前教育体系是否存在埋没此类人才的弊端。
在以工科为主的北航、北理工,学生们则在震惊于张诚数理化全满分的同时,也对那篇他们可能看不太懂的《三境递进论》产生了好奇,纷纷找来阅读,虽然理解不深,但那种跨越文理的宏大感,依旧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触动。
风暴中心的绝对平静
然而,与外界这山呼海啸般的惊叹、热议、膜拜乃至一丝丝的“绝望”
形成最极致反差的,依旧是处于风暴绝对中心的张诚本人。
临湖苑内,安静如昔。
王淑萍老师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里的宁静,过滤了外界绝大部分的喧嚣。
徐海院士亲自前来,将成绩单和刊登着《三境递进论》的学报样刊交到他手中,眼中满是激赏,但也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嘱咐了一句:“戒骄戒躁,前路更长。”
张诚接过样刊,看了一眼自己的文章印成铅字的样子,神色平静无波,仿佛那只是又一篇普通的习作。
对于“全科满分”
的成绩,他也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说了声“谢谢院士和各位老师的指导”
。
他的心思,似乎完全没有被这巨大的荣誉所占据。
在他的书桌上,摊开的是下一阶段关于量子场论中重整化群流的数学结构的思考笔记,以及几篇最新出炉的关于新型催化材料设计的前沿预印本论文。
外界的赞誉,如过眼云烟;满分的成绩,如同路边的里程碑。
他的目光,始终凝视着远方那更高、更险峻、也更迷人的科学峰峦。
于他而言,不断的探索与突破本身,才是最大的乐趣与意义所在。
燕园的夏夜,蝉鸣阵阵。
张诚坐在窗明几净的书房内,台灯的光芒将他专注的身影投映在墙上。
窗外是世界因他而起的沸腾与喧嚣,窗内是他笔下沙沙作响的、通往未知领域的演算与推演。
三境递进,道术升华。
而他,这位年仅九岁的少年,正以他那颗仿佛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深邃而宁静的心,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行走在属于自己的、通往无尽真理的“天道”
之上。
他的传奇,才刚刚揭开序幕,更辉煌的篇章,还在后面等待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