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称赞之声。
茶馆酒肆,街谈巷议,无不以此为话题。
“老李,看了吗?那个八岁娃写的文言文,登报了!”
“看了看了,真厉害啊!
咱家小子要有他十分之一,我做梦都能笑醒!”
“这才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文武双全,不对,是文理双全!”
之前那些因为张诚年龄小而对他参加高考持有疑虑的声音,此刻彻底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佩服和惊叹。
他用一篇雄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回应了所有的关注。
这股风潮甚至冲出了学术界和教育圈,引了更广泛的社会文化反思。
许多文化名人、作家、艺术家也纷纷表看法,盛赞张诚所展现出的文化自信与传承精神,认为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生机的有力证明。
当这股风暴的核心——张诚,在他县城的小家里,通过电视和网络,看到自己的作文被如此隆重地推介,看到那满屏的赞誉与惊叹时,他依旧保持着那份令人难以置信的平静。
母亲李秀兰激动得直抹眼泪,父亲张建军咧着嘴傻笑,不停地重复:“我就知道我娃行!
我就知道!”
爷爷奶奶捧着那份刊载了孙子作文的报纸,的手颤抖着,仿佛捧着无价的珍宝。
连小张磊都似乎感觉到家里洋溢的巨大喜悦,围着哥哥又蹦又跳。
“诚娃,你看,全国都在夸你呢!”
李秀兰指着电视里正在激昂评论的专家,声音哽咽。
张诚只是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微分几何》原版书,轻声道:“妈,只是一篇作文而已。
这不算什么。”
他的目光,已然越了眼前的喧嚣与荣光,投向了系统光幕上那因为造成“全国性轰动”
而即将结算的、更为丰厚的任务奖励,以及那知识科技树上,等待点亮的更多、更遥远的星辰。
《定位守道论》的惊世,如同一声洪钟大吕,宣告了一位学神在文科领域的加冕。
至此,张诚以八岁之龄,手握三科奥赛满分金牌,一篇高考文言文满分雄文,文理兼修,双双登顶,其“神童”
之名,已不再是戏称或赞誉,而成为一个时代的教育传奇与文化符号,真正意义上地名动九州,声震华夏!
然而,对于张诚而言,这一切,都只是他攀登学神之路途中,遇到的比较壮丽的风景罢了。
他的脚步,不会为此停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