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增添任何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将功劳归于“将士用命”和“陛下天威”。
然而,这番叙述,每到让人疑惑或者不解的地方,便有文臣或者武将按捺不住,出列开口质问。
一位兵部给事中郎,便是率先出列发难!
“方公子,你言及张将军接到求援便立刻出兵,但据本官所知,铁壁关与乌山关素有嫌隙,张将军岂会如此轻易相信并倾巢而出?这中间,是否有你或周擎天隐瞒未报之情节?”
方云逸虚弱地回应,言称军情紧急,或许是张将军深知唇亡齿寒之理,以大事为重,摒弃前嫌。
细节中或许有疏漏,但大体过程无误。
接着又是一位御史台官员发出质疑,“你方才说,是你整合溃兵于落霞坡设伏?你一年不及冠的病弱少年,如何能服众?”
“那些百战老兵,岂会听从你一黄口小儿的调遣?此节实在令人难以信服!”
方云逸咳嗽着,脸色更白,解释全赖周擎天将军旧部拥护,以及自己身为方家子孙,在镇北军旧部中尚存一丝香火情分,加之当时局势危殆,众人同仇敌忾,方能暂时统合力量。
又有一位武将出身的大臣冷哼一声,“兀术鲁乃蛮族名将,勇冠三军,就算张怀远将军与之同归于尽,其麾下蛮军亦非易与之辈,岂是你带着一群残兵败将,凭借一处山坡地利就能轻易击溃的?莫非其中另有隐情?”
方云逸气息微弱地辩称,主帅阵亡,群龙无首,加之其劫掠铁壁关后或许有所懈怠,己方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凭借地利与一股血气,方才侥幸成功。
并再次强调,此战惨烈,乌山关与铁壁关将士伤亡极其惨重,十不存一。
在整个过程中,龙椅上的乾帝和武将班列为首的赵元明,倒是都保持着沉默。
乾帝的目光透过冕旒,始终落在方云逸身上,深邃难测,看不出喜怒。
赵元明则面容看似平静,眼神偶尔扫过方云逸,又或者与朝中某些大臣进行无声的交流,但自始至终,不曾开口打断方云逸叙述。
方云逸心中雪亮,这些跳出来质疑的,大多不过是试探的马前卒,真正的风暴,尚未到来。他一边应对,一边将叙述缓缓推向结尾。
“……最终,赖陛下洪福,将士用命,终将入关蛮军击退,收复了铁壁关。”
“然……我北境防线,亦是因此战而元气大伤,张怀远将军殉国,周擎天将军重伤未愈,无数将士血染沙场……”
“草民亦因连日奔波,旧疾复发,呕血不止,方能侥幸,苟全性命于乱军之中,回京复命……”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似带着一种悲怆与疲惫,仿佛是直到此刻、仍旧还沉浸在那场惨烈战争的回忆之中,身体也摇摇欲坠,似乎随时都会支撑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