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凌波 苏历铭
2014年3月26日下午
北京香山伴山咖啡店
旅居珠海是最开心最平静的时光
苏:我虽然一直从事投资银行工作,但从不参与二级市场炒作,一直认为尚未健全的市场很可能就是一个屠宰场,所以我佩服你的勇气。我觉得某种程度上,你是一个极端的人,当年进入诗歌状态如此,从事商业活动也如此,虽然身份变了,其实你还是在艺术家状态的层面里实施你的经营策略。
朱:我到珠海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十几年的商界生活让我感到厌倦了,一个是股票投资失败的重大打击和损失,也让我产生了一种疲惫感。我最亲密的兄弟宋词在珠海,我在深圳期间经常去看他,珠海这个海边城市,生活节奏比较慢,特别适合安居乐业的生活。我表现出这种情绪以后,宋词就说干脆你到珠海来休息一段,当时这个哥们儿把房子都给我租好了,所以我就收拾收拾家当,带着老婆孩子去了珠海。我的想法很简单,去珠海就是休息,什么都不想,但是休息一段又闲不住,当时兴起自由撰稿人的风气,我一想闲着也没事正好把这些年的个人感触和商界体会写一写,所以我跟我太太,实际上我太太也是文学人,也写过小说,我说这样,咱俩也写一写,看看能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那一年我们是很认真很投入的写,把想好的标题都贴到墙上,我每天白天睡觉,晚上吃个饭,冲个凉,还不会电脑打字,预备清凉油,蜡烛……
苏:你要蜡烛干什么用呢?
朱:预防停电啊。当时为了保留底稿,就买了复写纸,每一篇稿子都是一式三、四份的样子。
苏:你都给哪些报刊投稿呢?
朱:我最早给的就是最认可的几家报刊,《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再加上《书城》杂志,后来还有深圳、珠海当地的报纸,印象特别深的是第一篇稿子的标题《洪水已过,尖刀安在》,是写崔健的,《南方周末》那个周刊版编辑是诗人马莉,虽然没见过面,但跟她老公评论家朱子庆原来经常有书信往来。我记得他们还来过电话,说怎么你又出山了?马莉把我原来的题目改了叫《崔健:激情不在》,那篇文章影响比较大,被全国不少报刊包括《读者文摘》都转载过,尤其我在这边文章里引用的美国作家《每天守望者》塞林格的那句名言“一个不成熟的男人是为了某种高尚的事业而英勇得献身,一个成熟的男人是为了某种高尚的事业而卑贱地活着。”更是被传颂一时一一
“《“洪水”已过,“尖刃”安在?》
一一听崔健看一代先锋艺术家
《书城》1999/8
《南方周本》99.5.23
作者:朱凌波
我能体会好的音乐背后是一种伤感的底蕴,表达的却应该是尖锐!一一崔健
走在1986年的北京大街上,崔健一嗓子《一无所有》曾经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我,那是一代先锋青年的心声在天空划过!
未曾想1999年5月24日晚11时,已投身商海十年的我在一位北京朋友的引领下,来到变性现代舞王金星的半梦酒吧,第一次现场亲聆了崔健的演唱会一一十年的时间阵地,漫滚过无数的硝烟,多少前卫艺术家在此夭折,难道崔健不老吗?
80元门票(掘说酒吧与崔健的公司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