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湖绉长衫,面容精明,是个成功的粮行商人。
二叔家有两个孩子:堂弟林怀谦(15岁,读温泉中学高中一年级),堂妹林怀敏(12岁,读初中一年级)。
老宅比教育部街的院子宽敞,充满了热闹的烟火气。
落座奉茶后,林崇文看似不经意提起:
“怀安这次在中法附中的月考,略有进益。”
二叔林崇礼闻言,放下茶碗,笑道:
“哦?听说那中法中学课业紧,洋文、格致(物理化学)都抓得严,能跟上就好。”
他言语间带着商人的务实和对新式学堂的些许敬畏。
林崇文这才将那份成绩单拿出,递给父亲:
“丙班第四,数学倒是得了第一。”
祖父林翰章戴上老花镜,就着明亮的窗户光,仔细地看着成绩单上每一个墨笔小字。
老人脸上深刻的皱纹渐渐舒展开,嘴角露出了欣慰的、几乎可以说是灿烂的笑容。
他抬起有些颤抖的手,轻轻拍了拍坐在身旁的林怀安的肩膀,连声道:
“好!好!知耻后勇,方是男夫(男儿)本色!我林家虽非显宦,却也诗书传家,功课是立身之本。怀安,你如今开了窍,很好!切莫再像以往般荒废光阴!”
老人激动得用了古语。
二叔林崇礼也凑过来看,看到数学单科第一时,啧啧称奇:
“第四名?数学头名?了不得!崇文,看来怀安是块读书的料子,以前怕是没用到正地方!将来考个交通大学或是清华,学个实业,比啥都强!”
二婶和堂弟妹们也投来惊讶和羡慕的目光。
小堂弟更是拉着林怀安的衣角,仰着脸问:
“大哥,数学怎么才能考第一呀?”
这一刻,林怀安(郝楠仁)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属于家族的温暖和认同。
这些目光,不再是以往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掩饰不住的失望,而是带着真切的赞许和更高的期许。
他第一次觉得,自己似乎真正融入了这个家族,不再是那个让家族蒙羞、格格不入的“异类”或“耻辱”。
这种家族的认可,为他近一个月来的艰辛奋斗,提供了最坚实的情感慰藉,也让他对“林怀安”这个身份有了更深的归属感。
在老宅用了午饭——地道的海淀风味,有著名的“温泉藕”与荷叶粥。
午后,林怀安由堂弟带着,在海淀镇逛了逛,看了看军机处胡同的由来,或者远眺了燕京大学(今北大)的校园风貌,对这片父亲成长、未来自己可能频繁活动的区域,有了更直观的印象。
当晚,一家人宿在二叔家。
晚饭后,堂弟林怀谦拿着代数习题来问林怀安:
“大哥,这道题怎么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