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日后,一堂沉闷的历史课上,李文香老师正讲到南宋偏安,语气沉痛。突然!
一声撕心裂肺、带着狂喜的呐喊,如同惊雷,由远及近,撕裂了午后的死寂!
“号外!号外!《世界日报》号外!”
“大喜讯!
二十九军大刀队!
夜袭喜峰口!
砍翻倭寇上千!
大捷!”
“捷报!捷报啊!”
整个学校瞬间爆炸!
师生们像潮水般涌出教室,冲向校门,争抢那份还带着滚烫油墨气息的号外。
碗口大的黑色铅字,带着一股斩钉截铁、扬眉吐气的力量,狠狠撞进每个人的眼帘:
“二十九军夜袭奏奇功 喜峰口倭寇遭重创!”
“我大刀队奋勇劈杀 敌尸横遍野溃不成军!”
积压了太久的屈辱、悲愤,在这一刻,化作了山呼海啸般的狂喜!
王韭聪忘乎所以地一把搂住林怀安的肩膀,激动地摇晃着:
“怀安兄!看见没!大刀队!牛逼不?!砍瓜切菜!”
操场上、教室里,到处是挥舞的报纸、涨红的脸庞、激动的呐喊和闪烁的泪光!
林怀安死死攥着那份号外,浑身血液沸腾!
他眼前不再是文字,而是翻滚的硝烟、雪亮的大刀片子、将士们赤红着双眼、发出震天怒吼扑向敌阵的画面!
这与救护所里伤兵的惨状形成了极致的对比,却同样震撼灵魂!
这是绝望中迸发出的血性!是屈辱后响亮的耳光!
狂喜的浪潮渐渐平息后,是更深沉的静默。
傍晚,夕阳如血,将天边染成一片凄艳的红。
林怀安独自走上空旷的操场,默默绑好那副简陋的沙袋。
夕阳将他奔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投射在煤渣跑道上。
救护所里伤兵痛苦的**、年轻士兵“想回家”的呓语、老兵那句“好好读书”的嘱托,与号外上“大刀队奋勇劈杀”的呐喊,在他脑中激烈地交响、碰撞、融合。
绝望与希望,牺牲与胜利,个体的苦难与民族的血性……
这些原本在报纸上、在课堂里遥远而抽象的概念,此刻与他血脉相连。三叔林崇岳,可能就在那样的战场上,或如救护所里的伤兵,或如捷报中无畏的英雄。
他开始奔跑。
每一步都异常沉重,沙袋摩擦着皮肉,肺部灼烧般疼痛。
但此刻,这痛苦被赋予了全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