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风裹着秋凉,吹得土豆窖顶上的茅草“沙沙”
响。
三秒蹲在窖口,手里拿着根长竹竿,正小心翼翼地探进窖里——这是村里的老土豆窖,深两米多,能存五千多斤土豆,今年收的晚熟土豆刚入窖三天,得每天检查通风和温度,免得土豆捂坏了。
“温度刚好,窖里也没潮气,土豆应该能存住。”
三秒收回竹竿,用抹布擦了擦窖口的木盖,准备把盖子盖严实。
就在这时,眼角的余光瞥见不远处的玉米秸垛里,有个黑影动了一下——那影子贴着秸垛,只露出半个脑袋,手里好像还拿着个小本子,正往窖这边瞅。
三秒心里一动,没声张,故意放慢动作,假装整理窖边的秸秆。
他悄悄抬眼,借着月光看清了那人的模样——是邻村的刘梅,前几天在镇上的农资店见过,听说她今年也种了三亩土豆,就是不知道怎么储存,愁得睡不着觉。
“这姑娘,想学技术就直说,怎么还躲在暗处偷看?”
三秒心里笑着,却没点破,反而转身往仓库走——他得跟春花商量商量,看看怎么帮刘梅。
毕竟都是种土豆的,互相帮衬着,才能都有好收成。
回到仓库,春花正坐在桌边整理巡夜本,看见三秒进来,笑着问:“窖里的土豆没事吧?我刚煮了红薯,你快尝尝。”
三秒接过春花递来的红薯,咬了一口,甜得流蜜。
他把看见刘梅偷看土豆窖的事说了,春花愣了愣,随即笑了:“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刘梅。
前几天张婶跟我说,刘梅家的土豆收了,就是不知道怎么存,怕冬天冻坏了,正到处打听储存技术呢。”
“那咱们不如主动教她?”
三秒放下红薯,认真地说,“咱们的土豆窖技术是爷爷传下来的,本来就不是什么秘密。
教给她,她能保住收成,以后咱们有什么事,她也能帮衬一把,多好。”
春花点点头,眼里满是赞同:“我也是这么想的!
明天咱们去邻村找她,就说听说她愁土豆储存的事,来给她出出主意。”
第二天一早,三秒和春花提着一篮刚煮好的土豆,往邻村走。
刘梅家在村东头,院子里堆着不少土豆,却没看见土豆窖的影子。
三秒敲了敲门,刘梅开门看见他们,脸一下子红了,眼神也有些躲闪:“三秒哥,春花姐,你们怎么来了?”
“听说你家土豆收了,来看看你。”
春花笑着把土豆递过去,“刚煮的,你尝尝,看跟你家的比哪个甜。”
刘梅接过土豆,不好意思地请他们进屋坐。
屋里的桌子上,放着个笔记本,上面画着土豆窖的草图,还有些潦草的字迹,写着“通风”
“温度”
“湿度”
之类的词。
三秒看见笔记本,故意装作没看见,笑着说:“我们听张婶说,你正愁土豆储存的事?其实我们村的土豆窖技术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要是你不嫌弃,我们教你怎么建窖、怎么存土豆,保证你家的土豆能存到明年春天,一点都不坏。”
刘梅一听,眼睛一下子亮了,激动得站起来:“真的吗?三秒哥,春花姐,你们真愿意教我?我……我昨天还在你们村的土豆窖那边偷看,就是想学着建个窖,你们别生气啊。”
三秒和春花都笑了,春花拍了拍她的手:“傻姑娘,我们要是生气,就不会来这儿了。
都是种土豆的,互相帮衬是应该的,哪能因为你偷看就计较呢。”
接下来的几天,三秒和春花每天都来帮刘梅建土豆窖。
选窖址、挖窖、搭木架、铺茅草……每一步都教得仔细。
三秒还把爷爷传下来的“土豆储存口诀”
教给刘梅:“窖要深,通风好;温度稳,十五度;湿度够,不干燥;分层放,别堆高。”
刘梅认真地记在笔记本上,还时不时提问,生怕漏了哪个细节。
建窖的时候,邻村的人都来看热闹,有人问刘梅:“这窖真能把土豆存到明年春天?”
刘梅笑着说:“三秒哥和春花姐都教我了,肯定能行!
等我家的土豆存好了,你们要是想学,我也教你们!”
三秒听见了,笑着说:“大家要是想学,随时来问我们,咱们一起把土豆存好,一起赚钱!”
土豆窖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