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笑了起来。
“还好有土豆叶指路,不然咱们真得在坡上冻一晚上。”
春花拿起桌上的水壶,倒了两杯温水,递给三秒一杯,“以前只知道植物会朝着太阳长,没想到还能当‘指南针’用。”
三秒喝了口温水,心里暖暖的:“这都是爷爷教我的,他说老辈人夜里下地迷了路,都是靠庄稼辨方向——土豆叶朝东,玉米叶朝西,连红薯藤都能指路,只要留心观察,庄稼比任何指南针都准。”
两人歇了会儿,开始把剩下的几袋土豆搬进仓库。
搬完土豆,天已经快半夜了,乌云渐渐散了些,月亮从云缝里钻出来,洒下清冷的光,照在坡上的庄稼地里,像铺了层薄银。
三秒锁上仓库门,和春花并肩往回走,月光照着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你看,月亮出来了,要是刚才月亮没被遮住,咱们也不会迷路了。”
春花抬头看着月亮,笑着说。
三秒点点头:“不过也多亏迷路,咱们才知道土豆叶还能这么用。
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就不用慌了。”
回到镇上,两人先去了春花家。
春花的奶奶还没睡,正坐在门口等他们,看见他们回来,赶紧迎上来:“你们怎么才回来?我都快担心死了,刚才还去村口望了好几趟。”
春花走过去,挽着奶奶的胳膊,把迷路又靠土豆叶指路的事说了一遍。
奶奶听了,笑着说:“你们爷爷说得对,庄稼都是通人性的,你对它好,它就会帮你。
我年轻的时候,有次跟你爷爷去山里采蘑菇,也是迷了路,最后靠山里的松树辨的方向——松树的年轮密的一边是北边,稀的一边是南边,跟着稀的一边走,才回了家。”
“还有这种说法?”
三秒好奇地问。
奶奶点点头,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慢慢说起以前的事:“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指南针,老辈人出门都是靠天、靠地、靠庄稼辨方向。
春天看柳树芽,哪边芽先冒出来,哪边就是南边;夏天看向日葵,花盘总朝着太阳转;秋天看庄稼的长势,长得好的一边大多是南边,因为光照足;冬天看雪,雪化得快的一边是南边,化得慢的是北边。
这些法子,都是一辈辈传下来的,比什么都管用。”
三秒和春花听得入了迷,没想到身边的植物里藏着这么多辨方向的学问。
“奶奶,您知道的真多!
以后您多跟我们说说这些老法子,我们记下来,说不定以后还能用上。”
春花笑着说。
奶奶点点头:“好啊,你们年轻人愿意学,我就愿意说。
这些老法子不能丢,丢了就可惜了。”
从那以后,三秒和春花就经常找村里的老人请教辨方向的老法子,还把这些法子一条一条记在小本子上——土豆叶朝东,玉米叶朝西;松树年轮辨南北;向日葵花盘追太阳;柳树芽南先北后;积雪南化北冻……本子上记满了各种靠植物辨方向的法子,旁边还画了简单的示意图,方便记忆。
有一次,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去山里采摘野果,回来的时候遇到了大雾,迷了路,手机也没信号,急得团团转。
三秒和春花听说了,赶紧拿着小本子去山里找他们。
找到年轻人的时候,他们正坐在石头上愁,看见三秒和春花,赶紧迎上来:“你们怎么找到我们的?这雾这么大,我们都不知道往哪走。”
三秒笑着拿出小本子,指着上面的内容:“你们看,这山里的松树多,咱们看松树的年轮——密的一边是北边,稀的一边是南边,咱们朝着南边走,就能出山。”
年轻人半信半疑地跟着三秒找了棵松树,伐倒后一看,果然,年轮密的一边朝着北边,稀的一边朝着南边。
“真的!
年轮真的能辨方向!”
年轻人惊讶地说。
三秒笑着说:“不止年轮,你们看旁边的灌木,南边的枝叶长得比北边茂盛,也是因为光照足。
咱们跟着这些植物指的方向走,肯定能出山。”
在三秒和春花的带领下,年轻人很快走出了大雾,回到了村里。
他们围着三秒和春花,好奇地问着各种辨方向的法子,三秒和春花也耐心地一一解答,还把小本子借给他们看。
“以前总觉得这些老法子没用,现在才知道,关键时刻能救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