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挥了挥手:“三秒、春花,刚吃完饭啊?听说你们今天给县城送了好几车土豆,卖得可好了?”
“是啊张婶,市的人说咱们的土豆卖得快,让咱们下周再送点过去。”
春花停下脚步,跟张婶聊了起来。
张婶放下手里的菜,脸上满是欣慰:“这可太好了!
你们俩真是能干,以后咱们村的人,也能跟着沾光了。
对了,我家老伴儿说明天要去地里帮你们收拾红薯藤,你们可别拦着他。”
“哪能拦着啊,还得谢谢您和叔叔呢。”
三秒笑着说。
跟张婶道别后,两人继续往家走,心里暖烘烘的——从最开始只有两亩地,到现在十亩地丰收,从只能在镇上卖土豆,到把“田埂香”
送进县城的市,这一路,要是没有村里人的帮忙,肯定走不到现在。
回到春花家时,院子里还晒着不少红薯干。
白天太阳好,春花把切好的红薯片铺在竹席上,这会儿已经半干了,透着淡淡的甜香。
春花走进院子,拿起一块红薯干递到三秒手里:“尝尝,刚晒了半天,还带着点软乎劲儿。”
三秒接过来,咬了一口——甜而不腻,还带着红薯本身的清香,比镇上特产店卖的还好吃。
“好吃!”
他忍不住赞叹,“明年咱们得多做些红薯干,不光送特产店,还能装成小包装,在市里跟土豆一起卖,肯定受欢迎。”
春花眼睛一亮:“对啊!
我怎么没想到呢!
小包装方便携带,顾客肯定愿意买。
咱们还能在包装上印上田埂的图案,再写上‘自家种植、无添加’,让大家知道咱们的红薯干都是实打实的好东西。”
她一边说,一边从屋里拿出那个小本子,借着门口的路灯,飞快地记下这个想法,生怕过一会儿就忘了。
三秒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以前春花总说自己没什么主意,可自从一起种庄稼、做“田埂香”
,她的想法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干劲。
他忽然觉得,有这样一个人陪着自己,一起为了未来努力,是件特别幸福的事。
“对了,下周送土豆去县城的时候,咱们去看看有没有包装厂,问问能不能做这种小包装。”
三秒说。
春花点点头:“好,到时候咱们顺便去其他市转转,看看能不能再联系几家,把‘田埂香’的名气再打大一点。”
两人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又聊了很久——聊明年要种多少土豆、多少红薯,聊要跟哪些市合作,聊要不要再雇几个村里的年轻人帮忙……月光洒在院子里,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红薯干的甜香在空气里弥漫,安静又美好。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三秒就去了地里。
李叔和村里的几个老人已经到了,正在收拾红薯藤。
看见三秒过来,李叔笑着说:“来得正好,咱们今天把红薯藤收拾完,明天就能开始挖红薯了。
今年的红薯长得好,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三秒拿起镰刀,跟着大家一起收拾红薯藤。
阳光慢慢升起来,洒在地里,暖融融的。
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聊着天,说的都是地里的收成、家里的琐事,笑声在田埂上散开,格外热闹。
三秒听着大家的笑声,看着眼前绿油油的红薯地,心里忽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等明年,他想把村里其他闲置的荒地也租下来,扩种更多的庄稼,不光种土豆和红薯,还种玉米、大豆,把“田埂香”
做成一个真正的品牌,让更多人知道他们村的好庄稼,也让村里的人都能跟着一起赚钱。
中午吃饭的时候,三秒把这个想法跟春花说了。
春花听完,眼睛一下子亮了:“这个主意好!
咱们村还有不少荒地,要是能都利用起来,不仅能多种庄稼,还能雇更多村里的人,让大家都能有份收入。
到时候,咱们还能建个小仓库,专门放收回来的庄稼,再买辆货车,方便给市送货。”
“是啊,我还想请人给咱们的‘田埂香’设计个1ogo,印在包装上,再拍点地里的照片,放在市里,让顾客知道咱们的庄稼是怎么种出来的,吃得也放心。”
三秒补充道。
两人越聊越起劲,连饭都忘了吃,仿佛已经看到了明年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