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喉结动了动,烟袋锅在嘴角转了个圈:“能存水,还能……还能让土豆根扎得深。”
他突然想起三秒爷爷的话,赶紧补充,“去年我这地亩产才六百斤,今年……今年估摸着能上千。”
视频到客户群里时,太阳刚爬到头顶。
春花看着手机屏幕,消息提示音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这沟看着简单,我家的坡地也能试试!”
“求玉米授粉教程,我爸种的玉米总秃尖!”
“三秒小朋友讲得太清楚了,能不能拍个详细的播种视频?”
三秒凑过来看,突然指着条消息喊:“花婶你看!
有人愿意出学费学!”
屏幕上写着“我是农场主,想引进这品种,能派人来学不?学费好说。”
春花的手指悬在屏幕上,突然有点慌:“咱哪会教人啊?别误了人家的事。”
“怕啥?”
爷爷把最后一袋土豆种搬上三轮车,“咱咋种的就咋教,实在学不会,让他来地里看。
土地不骗人,咱的法子也不骗人。”
老人往车把上绑了根红布条,“明天去赶集,把这些种薯摆出来,旁边放个二维码,扫码就能看教程——这叫啥来着?哦,‘线上线下结合’。”
三秒笑得直不起腰:“爷爷您还知道‘线上线下’?”
“听广播里说的。”
老人拍了拍车座,“种地也得赶时髦,但根不能丢。
就像这红布条,绑在新车上,还是咱老规矩,求个风调雨顺。”
傍晚收工时,春花的手机里已经堆了二十多个想学种植的私信。
她把玉米和土豆的订单整理好,突然现明年的种子都被订出去大半了。
三秒蹲在旁边数钱,铅笔在账本上画了个大大的笑脸:“花婶,等咱挣了钱,买个新手机,拍更清楚的教程!”
“先买把新锄头。”
春花敲了敲她的脑袋,“你五爷爷的锄头都磨秃了,明天赶集给他捎一把。”
她望着远处的玉米地,夕阳把穗尖的黄染成金红色,突然觉得这卖粮的新想法,像颗刚种下的种子——只要用心伺候,说不定真能长出片新天地。
爷爷在院里晒玉米干,金黄的玉米串在绳上晃悠,像一串串挂在院里的小太阳。
“别光顾着高兴。”
老人往她手里塞了个刚煮的玉米,“教人种地得尽心,就像当初王技术员教咱那样。
土地是大家的,好法子得传开了,才不算白瞎。”
春花咬下一口玉米,清甜的汁水顺着喉咙往下淌。
她想起春耕时王技术员蹲在地里教她辨种子,想起暴雨时全村人来帮忙挖沟,想起现在手机里那些期待的留言,突然明白爷爷说的“让人家信你”
——不是信你的话,是信你脚下的土地,信你对土地的那份实在。
夜风带着玉米的甜香吹过来,春花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屏幕还亮着,最后一条消息是李姐来的:“我把视频转给农业局的朋友了,他们说这法子值得推广。”
她抬头望向星空,玉米地在夜色里泛着淡淡的墨绿,像片安静的海。
三秒的笑声从屋里传出来,夹杂着数钱的叮当声。
春花突然觉得,这卖粮的新想法,或许真能成——因为它长在土地上,带着泥土的实在,和庄稼人最本真的热乎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