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秒蹲在东岗坡地的田埂上,指尖划过手机屏幕里的旋耕机参数。
履带式,功率五十马力,翻土深度可达三十厘米——这是他托镇上农机站的人挑的型号,花光了他最后一笔积蓄,还跟信用社贷了三万块。
屏幕反光里映出他眼下的青黑,这几天忙着给帮忙的乡亲们张罗饭食,夜里又对着地图琢磨耕作路线,几乎没合过眼。
“轰隆——”
震耳的动机声响从坡底传来,三秒猛地站起身。
只见那台崭新的绿色旋耕机正顺着缓坡往上爬,履带碾过刚被陈老五他们松过的土块,留下两道深褐色的辙痕。
驾驶员是邻村的老周,据说种了一辈子地,摆弄农机是把好手。
“三秒,这大家伙真不赖!”
陈老五叼着烟凑过来,眼睛盯着旋耕机,“比咱挥锄头快十倍不止,就是这坡地……”
他咂咂嘴,没往下说。
东岗这片地是坡地,表面看着平整,底下却埋着不少石头。
前几天人工翻地时,就刨出过不少碗口大的石块,都被乡亲们搬到田埂边堆着,像一排歪歪扭扭的石墙。
“周师傅有数。”
三秒嘴上应着,心里却有点紧。
他特意跟老周交代过,让他沿着坡地横向耕作,避开那些明显的石块聚集区,可旋耕机刚爬过半山腰,突然出一阵刺耳的金属摩擦声,紧接着就熄了火。
“咋回事?”
陈老五率先冲了过去。
三秒紧随其后,跑到旋耕机旁才现,右前方的履带卡在一道半尺宽的石缝里,履带板被硬生生顶得变了形,几根金属齿像是被掰断的牙,歪歪扭扭地翘着。
石缝深处还嵌着块磨盘大的石头,只露出个黑黢黢的边角,显然是旋耕机爬坡时重心偏移,履带碾到了石缝边缘。
老周从驾驶室跳下来,脸涨得通红:“这石头藏得深,刚才看土表平平整整的……”
“现在说这有啥用?”
三秒打断他,蹲下身摸了摸变形的履带,指腹被硌得生疼。
他抬头看向那道石缝,阳光顺着缝隙往下照,隐约能看见底下交错的石头,像巨兽咧开的嘴。
“得把石头凿碎,不然履带拖不出来。”
陈老五蹲在石缝边,用烟头戳了戳石头表面,“这石头硬得很,怕是得用风镐。”
风镐得到镇上借,来回得两个钟头。
三秒咬了咬牙:“等不及了,先手工凿!”
他转身跑回村里,扛来两把錾子和一把大锤,錾子是爷爷留下的,木柄上包着层厚厚的包浆,还能闻到淡淡的桐油味。
“我来!”
陈老五抢过大锤,掂量了掂量,“你们年轻人没这力气。”
他喝了口随身带的二锅头,抹了把嘴,抡起锤子就往錾子上砸。
“哐当”
一声,火星溅起来,石头上只留下个白印子。
“这狗日的石头!”
陈老五骂了句,又抡起锤子。
三秒握着另一把錾子,找准石缝边缘的位置,让陈老五砸。
震耳的敲击声在坡地上回荡,惊飞了树上的麻雀。
刚开始他还能找准角度,砸了几十下后,虎口开始麻,錾子在手里越来越沉,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流,滴在石头上,瞬间就被晒干了。
日头爬到头顶时,帮忙的乡亲们都来了。
老支书带来了撬棍,二婶拎着水壶和馒头,王寡妇还特意煮了鸡蛋。
大家轮换着凿石头、填土,没人说累,也没人提工钱,只是偶尔有人劝三秒:“要不先歇会儿?”
三秒摇摇头,接过王寡妇递来的鸡蛋,剥壳的手都在抖。
鸡蛋是热的,烫得他手心疼,可他心里更急——旋耕机多卡一分钟,耽误的就是一天的活儿,眼下正是翻地的好时候,错过了就得等明年。
“我来试试。”
老支书接过锤子,他年轻时在采石场干过,知道怎么力。
他让三秒把錾子斜着插进石缝,自己抡起锤子,“哐”
的一声,石头上终于裂开道细纹。
“有戏!”
陈老五眼睛一亮,赶紧递过酒瓶,“支书,喝点提提神!”
大家像是看到了希望,干劲更足了。
有人负责凿石,有人用筐子把碎石运到田埂边,还有人往石缝里填刚翻好的虚
